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孩子没病却喊肚子痛,写作业拖拉、咬指甲……应对焦虑情绪 孩子要学家长更要学
发布时间:2025-09-10 09:15:55 星期三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白天好好的,下班回来看到我就说肚子痛”“写作业拖拖拉拉,还咬指甲”“一个暑假过去,乘法口诀还没背下来”……开学一周有余,杭城各大医院心理科门诊量悄然增加,一边是被“开学综合征”困扰的孩子,另一边是急得跺脚的家长。

应对焦虑情绪,为紧张的亲子关系解困,成了孩子和家长共修的“开学第一课”。

父母对孩子说这三句话

最“扎心”

“妈妈,我肚子疼……”刚开学这几天,9岁女孩琳琳每天都会捂着肚子找妈妈。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孩子身体一切正常,医生怀疑是开学焦虑的躯体化表现。于是,妈妈带着琳琳来到杭师大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门诊量都会比平时多。”在门诊主任医师方妍彤看来,孩子的焦虑情绪主要来源于父母的过度紧张和压力传导。

类似情况并不少见,市妇儿医疗集团朝晖院区(市儿童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徐鸥也接诊了一位来看“肚子痛”的初一女孩。排除胃肠道和免疫性问题后,经综合评估,确诊女孩的症状属于躯体化焦虑。“孩子每次腹痛的位置不典型,发作无规律,临近父母下班时症状尤其严重,根源是害怕父母过度关注她的学习。”

不仅是孩子,不少家长也陷入“开学焦虑”,担心孩子能否适应新环境、学习跟不跟得上节奏、同学之间会不会有矛盾……有的家长甚至为此请假陪读。

“门诊中,我和不少孩子交流发现,他们常为父母的语言所伤。”市一医院临床心理科章瑜副主任医师总结了最“扎心”的三句话:“小孩子哪有那么多情绪,都是你作出来的”“我看你平常挺开心的,怎么可能抑郁”“父母那么辛苦,你不愁吃穿怎么还会心情不好”。

适当降低期望值

是缓解孩子焦虑的第一步

孩子出现胃肠道不舒服,失眠、焦虑等症状,背后的“根”多来自家长。

方妍彤认为,家长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应该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

“适当的焦虑并非坏事,尤其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更情有可原。”在方妍彤看来,父母适当降低期望值,是缓解孩子焦虑的第一步,“家长应尽量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孩子正面向上的情绪,帮孩子发现校园生活的积极面。”

同时,她还建议家长不要夸大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年龄小,可能今天和同学闹别扭,第二天就忘了,家长别太较真。”方妍彤建议孩爸孩妈,“开学第一课”要学会轻装上阵、循序渐进。融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父母的一个点赞或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最有效的治疗是父母的理解和信任。”章瑜在门诊中告诉患儿父母,要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父母的陪伴能促进孩子心理康复,让他们更有勇气面对外界的不理解与非议。

引导孩子化解开学焦虑情绪,徐鸥给出了两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是呼吸调整法。父母可教导孩子进行深长的腹式呼吸,通过生理调节来直接、快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二是正念练习。肯定孩子已有的努力和完成的部分,引导孩子关注当下,而不是沉浸在对未来学习的担忧和恐惧中。

“如果孩子出现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在排除生理疾病后,家长应考虑可能是‘开学综合征’,须及时疏导孩子心理,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徐鸥提醒。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刘琪 丘华琛 施总颖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