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30岁小伙以为中暑,一小时后神志不清 医生:脑膜炎十分凶险,高温天切记不要熬夜
发布时间:2025-08-26 10:23:20 星期二   每日商报

“赶快,有人中暑了!”近日,30多岁的小龚(化名)被朋友急急送到医院急诊室,医生根据症状相关检查排除了中暑,却发现所患为凶险的脑膜炎,有性命之忧。医生进一步了解到该患者发病原因,给很多有这样习惯的人敲响了警钟。

小伙突发脑炎,与熬夜打游戏有关

“高温下,头痛、恶心,不就是中暑吗?”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小龚的朋友一边擦去头脸汗水,一边急切地向医生发问。此时,小龚体温已达39.8℃,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小时后他病情急转直下,陷入神志不清、无法对答的危险状态……

经详细检查,小龚病情“反转”,医生确诊其并非中暑,而是患上了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所幸送医还算及时,经紧急救治,小龚已脱离危险。

一场看似普通的“高温不适”,怎成了危及生命的脑膜炎?接诊的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林高平认为,这与小伙长期沉迷手机游戏密切相关。

据小龚清醒后向医生透露,由于生活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他将大量精力投入虚拟世界,也力争做到极致。他格外看重游戏成绩,为维持分区第一的排名,好多天他每日打游戏到深夜,第二天5点左右起床,及时给游戏更新、处理相关“任务”。长期作息颠倒、睡眠严重不足,使其免疫力持续下降,也给细菌入侵埋下了隐患。

发病这天又是一个高温天。小龚完成游戏“任务”后,应朋友邀请去爬山。在游玩了半个小时后,他突发头痛、恶心,自己及朋友都以为是中暑了,便在好友陪同下赶紧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就诊,最终确诊为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

据悉,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于人体鼻咽部的细菌,在正常免疫力的保护下,它通常不会引发疾病。但当机体免疫力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因素下降时,细菌便可能趁机“作乱”,突破鼻咽部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随后进一步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膜,最终导致化脓性脑膜炎;若救治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救助发病患者牢记“120口诀”

林高平介绍,在临床上,中暑和细菌性脑膜炎在初期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危害和应对方式截然不同,患者和医生都应加以区分。

中暑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发,轻度时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体温略有升高;重度则会出现40℃以上高热、皮肤灼热无汗、意识障碍甚至抽搐,需及时降温并补充电解质。

而细菌性脑膜炎则由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骤,除发热、头痛外,常伴有呕吐、颈项强直(脖子僵硬无法顺利前屈),严重时会迅速出现神志不清、惊厥、昏迷,若不及时用抗生素治疗,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细菌性脑膜炎通常突发且迅速加重,甄别病情和救护时要牢记,“120口诀”:1看(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手臂单侧无力/下垂)、0听(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可伴有剧烈头痛、眩晕、视物模糊、步态不稳、单侧肢体麻木等。

“若出现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尤其是症状快速加重时,切勿自行判断病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因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林高平提醒,喜欢网络游戏(电脑、手机)的人群很多,但不能沉迷其中,长期熬夜、过度透支身体,会大幅降低免疫力,让疾病有机可乘,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宋黎胜 史俊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