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了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期一周的公益义诊,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的医生返杭还不到两天,就立刻投入了新的工作——录制两则眼健康科普短视频:高原眼健康科普视频(藏民篇)、高原眼健康科普视频(游客篇)。
近日,两则视频新鲜出炉,将发往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当地做眼健康科普宣教。
谈起做视频的初衷,义诊医生表示,想把在高原义诊中发现的关键问题和科学护眼知识,通过视频这种便捷、持久的方式,传递给千里之外的甘孜百姓和游客。这一想法,与甘孜州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嘉初丹巴不谋而合。“义诊时间有限,能覆盖的人也是有限的。用视频做健康科普太好了,能把知识留下来,传播得更广、更久。”嘉初丹巴表示。
这些天,双方展开了“远程合作”:由浙江医生结合3年义诊中发现的眼健康“盲区”,对当地老百姓进行眼健康科普;再由当地医生根据门诊的实际接诊情况,为当地老百姓的眼健康科普做“加法”,同时为高原游客做出护眼提醒。
在甘孜义诊期间,浙江医疗团队发现当地眼疾图谱浸透独特挑战:白内障发病普遍比平原提前10年,罪魁祸首是强烈紫外线;形似昆虫翅膀的翼状胬肉在牧民中高发,一旦侵入“黑眼珠”中央便可能致盲;藏区孩童近视率增加,家长却没有普遍认识到科学佩戴眼镜的重要性;更棘手的是眼健康观念“盲区”,许多老人因语言不通或习惯忍耐延误治疗。针对藏族群众的科普视频直击几大眼健康高发问题,用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为老百姓破除认知迷雾。“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50岁以上或户外劳作者,每年至少查一次眼睛!”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李璋亮副主任医师在视频中强调。
而嘉初丹巴不仅为当地牧民演示了牦牛顶伤急救法,还针对暑期高原旅游潮发出警示:雪盲症24小时可自愈但疼痛难忍,术后患者慎登高原防眼内气体膨胀,专业“包裹式”墨镜是角膜的“防弹衣”。“游客常常低估高原紫外线杀伤力,防晒装备不能少!”嘉初丹巴提醒,高原的气候干燥,游客还应该自备润眼液,预防干眼症。
为了让这些科普知识真正深入基层,惠及汉语沟通不便的偏远牧区藏族老人,浙川医生还有后续计划——正在组织把这高原眼健康科普视频(藏民篇)翻译成藏语。
“汉语视频年轻人能看懂,但要让老人家都明白,用他们熟悉的藏语效果更好。”嘉初丹巴介绍,翻译完成后,藏语版、普通话版的视频将安排在甘孜州18个县市的医院候诊区、社区服务中心、广场大屏幕以及乡村广播站等场所播放和广播。
浙江医生的义诊虽已结束,但这场跨越千里的眼健康科普接力,正通过视频屏幕和广播喇叭,在高原藏区持续传递着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