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日报讯 主刀医生身处法国,借助手术机器人为10000公里之外的患者切除肝癌组织——这并非科幻电影,而是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案例。近日,“2025年机器人外科学会年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会议期间,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团队操作国产手术机器人,为80岁的患者吴先生成功实施了这台“洲际手术”。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近2万名外科专家、临床医师、科研学者等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远程诊疗突破了空间限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近年来,随着数字医疗迅速发展,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线上问诊、远程诊断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远程机器人手术听起来似乎依然颇具“科幻色彩”。这不仅要求医疗团队具备高超技术并默契配合,还对手术机器人的控制精度、远程通信的稳定性等提出了巨大挑战。一般而言,手术机器人的精度需要达到“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且手术中的信号延迟不能超过300毫秒(相当于人类眨眼的时间),更不能中断。
医疗领域的单点突破,离不开全行业、全链条的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国在5G通信等领域持续领跑,截至今年6月,全国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座,组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且正加速向5G-A网络迈进。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也迎来创新发展、升级换代的重要机遇期。以拥有众多“明星企业”的杭州为例,上半年,杭州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5.4%,在经济“半年报”中表现亮眼。这些实打实的数字,都在助推远程机器人手术的梦想照进现实。
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远程医疗仍需在更多应用场景中不断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作为国内首批引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医院之一,浙大邵逸夫医院深度参与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创新与研发。早在2023年2月,该院普外科团队就与新疆阿拉尔医院团队配合,操作国内首款自研自产且运用5G技术的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中国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胆囊切除术。这不仅开创了“超远程外科”新范式,也为促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向偏远地区延伸探索了新路径。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不断迈进,我们有理由期待,跨越时空的“洲际手术”逐步从个案走向常态。中国自主创新的医疗科技,不仅将惠及国内更广阔的基层与偏远地区,也将作为“中国方案”走向世界,为全球患者带去希望,深刻诠释“科技以人为本”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