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踝关节扭伤后如果没养好 约半数人会出现二次损伤
发布时间:2025-07-22 09:37:54 星期二   都市快报

夏婉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

暑期不少孩子“泡”在球场上,热爱运动虽好,但也要防止运动损伤。我最近就遇到不少因运动损伤前来就诊的患者,膝踝损伤尤为常见。

前两天,16岁的小宇在家人搀扶下走进诊室,他落地时脚踝猛地一崴,疼得龇牙咧嘴。一周前受伤时,有人安慰他“没事,歇两天就好了”,可现在走路仍一瘸一拐,脚踝肿得像个馒头。看着小宇痛苦的模样,我深知膝踝损伤就像运动里的“隐形暗礁”,初期看似轻微,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变成反复疼痛的老毛病,甚至影响一辈子的运动能力。

小宇最后确诊为踝关节韧带撕裂,好在没错过最佳康复期。通过物理因子治疗、平衡训练和渐进式力量练习,有望在3个月后重回球场。

在和小宇及家人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膝踝损伤存在不少误区。就拿“小伤不用管,忍忍就过去了”这个观念来说,我曾遇到一位患者,崴脚后觉得问题不大,照常打球,结果变成习惯性崴脚,走路稍不注意就“打软腿”,最后不得不手术修复。其实,踝关节扭伤后,约40%-70%的人会出现二次损伤,很多都是因为第一次没养好。

“受伤后就得绝对静养”的观点也不对,过度制动比“瞎动”更可怕。之前有位膝盖韧带损伤的患者,受伤后长期不动,肌肉以每周10%的速度萎缩,关节变得僵硬,就像生锈的合页,越不动越难打开,康复周期大大延长。

另外,“不疼了,就等于好了”也是常见误区。很多人膝盖疼缓解后立刻重返球场,却因肌肉力量没恢复、关节稳定性差再次受伤。真正的康复,不仅要“不疼”,还要能稳稳地跑跳、变向。

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发现膝踝隐患,我通常会教他们3步自查法。首先是静态观察,看形态异常。比如光脚站立,观察两侧脚踝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瘀青,脚是否能放平;站直时,膝盖能否并拢,髌骨是否偏向一边等。其次是动态测试,查活动障碍。像缓慢地做勾脚和绷脚,转动脚踝,坐在椅子上伸直弯曲膝盖,上下楼梯等,感受是否有异常。最后是按压检查,找疼痛点。用手指轻轻按压脚踝外侧、膝盖内侧和髌骨周围,若刺痛明显或有硬块、凹陷,可能是韧带、肌腱损伤的信号。

除了自查,日常护膝踝也很重要。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动员”,花5-10分钟做动态拉伸,穿合适的鞋。受伤后要学会“紧急处理”,急性损伤24-48小时内用“RICE原则”(注: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康复期要练“平衡与力量”,比如脚踝不稳可单脚站立、用脚趾抓毛巾;膝盖无力可靠墙静蹲、直腿抬高,但要避免伤后立刻做跳跃、深蹲等负重动作,也别过度依赖护具。长期护养要给关节“减负”,控制体重,“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穿高跟鞋别超过3厘米。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吴双 整理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