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三个典型症状 识别“高温杀手”热射病
发布时间:2025-07-21 10:33:58 星期一   人民网

7月骄阳似火,热浪席卷全国。高温天气下,多地有人确诊热射病,甚至危及生命。热射病和中暑有何区别?如何预防和处理?为此,人民网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一区副主任医师沈洋。

沈洋介绍,中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不同阶段的患者症状不同。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可让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比如口渴多汗、乏力心慌、头晕头痛、面色潮红等,经现场及时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重症中暑会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又可分为热惊厥、热衰竭,最严重的便是热射病。

“高热、无汗、昏迷是热射病的三个典型症状。”沈洋表示,最初发病时,患者会大量出汗,然后逐渐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高达40℃至42℃,甚至更高的情况。当人体核心温度持续大于40℃,便可能会出现昏迷、休克、肝衰、心肌损害、呼吸衰竭等,不及时救治,将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沈洋强调,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因此,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降温、早送医”。降温速度与热射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体温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一旦发现有人疑似热射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用冰袋、冰块、冰冻饮料等物品置于中暑者额头、太阳穴、颈部、腹股沟等处进行血液散热,可用纱布、薄衣物包裹冰袋以免冻伤;现场急救处理后及时送医,在送医途中持续帮助患者降温,以最快速度帮助患者体温降至39℃以下。

如何有效避免中暑与热射病?沈洋建议,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极端高温预警,减少高温暴露、做好防晒与降温工作;科学补充水分,在大量出汗时可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在阴凉处休息;中暑高危人群,如婴幼儿、65岁以上老人、体弱多病人群、肥胖人群、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应格外注意防暑。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子源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