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一下子涌入1200人!杭州不少人排队做这事!医生特别提醒
发布时间:2025-07-21 09:17:18 星期一   杭州发布

7月20日正式入伏了,杭州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尽管气温飙升,但“冬病夏治”的热度更高——当天,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一大早就排起长队,不少市民特意赶在头伏这天贴“三伏贴”。

早上7点半,就有人在等

一上午涌入1200人!

早上7点半,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门口已有数十人等候就诊。8点正式开诊后,贴敷区迅速满员,医生们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不知道贴了多少人,一下没停过。”说话间隙,实习医师田医生忙着给下一位患者找穴位。

成人一般需要贴6-8个穴位,主要分布在背部、颈部和腿部。医生解释,将三伏贴直接贴于特定穴位上,可以利用药物对皮肤穴位的自然刺激,达到类似灸疗的效果,对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疼痛、脾胃虚寒等慢性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我刚来就贴上了,提前在网上预约就行。”一位76岁的阿姨十分有经验,她说:“以前贴过一年,人感觉好了就不贴了。之前都是在走廊里贴,背上贴好就好,现在肚皮上、腿上也要贴上。”

赶来贴“贴”的队伍中既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有不少年轻面孔。28岁的白领小郑第一次来尝试:“我平常关节不太舒服,网上看到说‘三伏贴’很有用,专门赶来试试。”

“今天是头伏,可以说是针灸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短短一个上午,我们已经接诊超过1200人次,预计今天可以突破2000人次。”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洪寿海博士介绍,今年三伏贴的预约量仍在增加,年轻患者比例明显上升,且以女性居多,“近年来,‘冬病夏治’的概念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上班族长期吹空调、熬夜,导致关节、肩颈疼痛,还有女性的痛经问题等,都可以通过三伏贴来辅助调理。”

“三伏贴”为何如此受欢迎?

从中医上讲,因为“三伏”天气炎热,可以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调理身体,达到温阳利气、驱散体内寒湿之邪的效果。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的三伏贴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细辛、甘遂、生姜汁等温热药物。

另一头的儿科诊区同样忙碌,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贴药效更温和的儿童版“三伏贴”。

康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在诊室外等待,她说:“我家老大去年贴完三伏贴后效果不错,今年带老二一起来试试。”

与大人不同,儿童版三伏贴在药量上运用更精准,疗程相对会更长,主要作用是增强小朋友的抵抗力、免疫力。

洪医生介绍,成人每次贴敷2小时左右即可撕下,儿童则可以缩短至半小时左右。一般建议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连续贴敷3-5年效果更佳。

“孩子贴上后有点痒,还有些灼烧感。我自己也贴,会感觉有点刺刺的,但不难受。”刚带女儿贴完的一位妈妈说。医生表示,这是药物起效的正常反应,三伏贴的药性会刺激穴位,部分皮肤敏感者可能会有轻微灼热感,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明显刺痛或瘙痒,要立即取下,并及时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浙江省中医院三大院区十四大学科同步推出“冬病夏治”特色治疗项目,相关科室还开设了夜间门诊,方便上班族下班后就诊。末贴敷时间为8月9日,市民可通过医院官方渠道预约。

医生提醒:三伏贴有禁忌,切勿盲目跟风

尽管三伏贴广受欢迎,但并非人人适用。医生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三伏贴并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贴适用于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高发的疾病,辨证为虚寒型的病症。阴虚火旺、皮肤过敏、发热期患者不宜贴敷。首次贴三伏贴之前最好到医院辨明体质,查看是否适合贴敷;

2.慢性病仍需规范用药,三伏贴仅为辅助调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3.穴位定位、用药剂量需专业医生操作,自行贴敷可能影响效果甚至造成损伤,网购自贴需谨慎;

4.贴敷期间注意护理,贴敷完6小时以后再用温水洗澡,治疗当天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贴敷当日不宜游泳、不宜直吹风扇和空调;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之品,忌食鱼虾等海产品及辛辣、羊肉等热性食物等;若贴敷后起泡,不要自行抓破,可到医院处理。

资料/杭州日报、浙江省中医院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