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59岁杭州老潘旅游时突发大中风,一个半月后已能开车上下班
发布时间:2024-06-17 11:26:32 星期一   都市快报

住院14天 医生评估出院后不需要康复治疗

见病情稳定,在征求了侄儿和当地医生的意见后,朱阿姨决定转回杭州继续治疗。

下午4点左右从衢州出发,当晚6点多,老潘住进市三医院脑血管病科的病房。

初步检查,老潘有意识,能睁眼,但手脚没有力量,也无法开口说话。考虑到老潘的心脏病史,心内科的专家也前来进行会诊。

“实际上,全程我都是有意识的,发病的时候,一开始还以为是低血糖,想着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后来,能听到爱人和女儿说话,连救护车赶到的时候,我还想着速度挺快,但无论多努力想说话、想动动手脚,根本做不到。”老潘说。

住院第二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朱阿姨瞬间对老潘的康复产生莫大的信心。“医生交待溶栓治疗后72小时内尽量卧床,所以这几天所有检查都是推着病床去做的,包括大小便都是在床上。那天我看着他有点难受,表情怪怪的,想表达什么又表达不了的样子,就问他是不是想解小便。”多年的夫妻默契,老潘的一个眼神,朱阿姨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第二天,老潘能很轻微地摆动手掌,我把尿壶拿上床,伸进被子里,他拼命往女儿那个方向挥手,意思是让女儿回避一下。他不仅有意识,还能正常思考!”朱阿姨精神一振。

朱阿姨记得很清楚,老潘入院的第三天,突然能开口了,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契机,发生得很突然。“那天,老潘的二哥打视频过来,我还跟他说‘你弟弟能说话了!’两个大男人,通过视频一打照面,瞬间都哽咽了。”朱阿姨怕老潘的情绪波动大影响病情,赶紧匆匆挂断视频电话。

“我平时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从来不知道原来开口说话是一件这么艰难的事。”每天查房,医生都会问老潘,“你叫什么名字?”思考半天,老潘说不出来,又或者好不容易说出口,喊出的却是朱阿姨或者女儿的名字。“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受到了影响。”

医生交待家属,要让老潘每天读报、读书、认字,不停训练。“我的病床对面是关于疼痛的科普,第一行有8个大字,住院期间,没有一次能完全读对。”

住院第六天,老潘的同事来探望他,也正是在这一天,他第一次能从床上坐起来。“比我们印象中中风病人的状态不知道好多少,交流基本接近常人,但说着说着,经常会用求助的目光望向爱人。”老潘的同事说,明显感觉到他想说,却又不知道怎么说,“他总是摇摇头,把‘搞不灵清’挂在嘴边。”

一星期后,老潘能慢慢下床,自己走去上厕所了。“其实我并没有特别关注他什么时候能下床,什么时候能说话,我在意的是他今天胃口怎么样,排便正不正常。”朱阿姨说,自己最关心老潘的基本身体状况行不行,只要能维持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即使说不了话、走不了路,也不是最大的问题。

自从能自行下床走动,朱阿姨和女儿、女婿每天早晚都会扶着老潘在病房里走上几圈,一开始是三圈,之后便是四圈、五圈、六圈……康复科医生评估认为老潘的行动并不受限,不需要高压氧舱治疗。

“不是每天逐渐好转的过程,是有波折,起起落落的。也许今天好一些,第二天反而还不如前一天,接下去一天似乎进步了一点。”

住院14天后,老潘顺利出院,医生评估认为,出院后生活已经完全可以自理。

解读3:

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很关键

钟长扬:

老潘被转运到我们医院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对他的全身情况做了快速评估。由于当地溶栓治疗及时,入院后,我们为他进行了静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48小时后衔接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同时用上保护脑细胞的药物。

第二天,老潘情况稍微稳定后,就有康复科医生到床边进行评估及相应康复治疗的指导,包括肢体功能康复锻炼、语言康复锻炼等。在脑梗患者病情平稳后24-48小时内,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也非常关键。

起先,老潘是躺在病床上做康复训练,一个多星期以后,他就能自己走到康复室接受治疗了。

临出院前,他已经可以生活自理,经过医生评估,出院后自然也就不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大中风一个半月后 他开始开车上下班

出院时,正是单位一年一度最繁忙的时候,老潘满心想着回去上班,为此,还和朱阿姨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了半天。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老潘在家休息了十多天后返岗。

“早上女儿送,晚上女婿接,像照顾小孩一样。”朱阿姨说,如此接送了一周左右,老潘嫌不自由,非要自己上下班。“我们说打车,他又不愿意,说车里的味道会让他想起中风前衢州的网约车上那股让人不舒服的气味。”最后,老潘决定自己开车。

大中风一个半月后,老潘开始自己开车上下班。“一开始很小心,总担心会碰上反应不过来的情况,速度放慢,求个安稳。后来有一回,为了避让路口突然窜出来的车和另一边正常行驶的车,做了一个比较高难度的操作。”回过神来,老潘很兴奋,“这都能应付,以前的‘老司机’回来了!”

当然,这次中风还是带来了一些后遗症。

“有一回,我出去送材料,门卫要求我登记,怎么都写不出自己的名字,急得汗都出来了。”

“早上去食堂吃早饭,想吃青菜包,不想吃咸菜包,没办法用语言准确描述,最后干脆不管了,要了最能轻松说出口的肉包……”

“语言的组织上也有些问题,稍微长一点的句子就怪怪的,对方听不懂,或者理解成了别的意思。所以每次需要大段文字回复客户的时候,我都要让同事先帮忙检查一遍,免得出洋相。”

为了锻炼老潘,同事们专门设计了“每日一练”环节,把一段话拆成几部分,让老潘再完整组合回去。一段时间下来,家人和同事都感觉到了老潘的进步。

前几天见到老潘,一个多小时交流下来,加上朱阿姨在一旁适时补充解释,基本没有异常。任谁都想不到,不到8个月前,他刚刚经历过一场大中风。

老潘和朱阿姨认为,经历过这一次,能恢复得这么好,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也不为过。

老婆朱阿姨分享心得:

尽可能第一时间搀扶病人

第一时间配合医生治疗

回顾整个过程,朱阿姨有几点心得想要分享,希望能对未来可能碰上类似情况的人有所帮助,当然,永远用不上是最好的。

“作为家属,一定要冷静。后来我和女儿说,如果我们当时慌了、乱了,你爸爸可能都不是现在这样。”

“当时120赶到后问我,老潘发病之后有没有摔倒过,后来医生也说如果这个时候摔倒,很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一旦有家人发病,尽可能第一时间上去搀扶,避免他(她)摔倒。”

“‘兵贵神速’,以前我父亲也经历过脑梗,我一直都知道这种时候时间就是一切。第一时间配合医生签字,赶紧先治疗,把命保住才是第一位的。”

“以前我们总以为‘三高’人群才容易脑梗,后来才知道,老潘的脑梗是心源性的。医生说,血栓是因为房颤形成的,那天一下子掉到了大脑里。不管有没有‘三高’,有没有心脏病,具备一些脑梗相关的基本知识总是没错的。”朱阿姨说。

解读4: 出现征兆没重视,对治疗方案犹豫不决 

50多岁男子小中风后逾半年 至今生活无法自理

钟长扬:

临床上,脑梗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三高”人群容易出现血管粥样硬化,这点很多人都知道;心源性栓塞主要原因包括房颤、瓣膜病等,老潘就属于这种情况;小动脉闭塞主要由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硬化性病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等引起。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较少见的因素可能会引起脑梗,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比如我们接诊过有血管问题的患者在打羽毛球时猛一挥拍,用力过猛,导致颈动脉血管夹层,继而引起缺血性脑梗;有患者在街边小店进行颈椎推拿,推拿师手法不正确,硬生生“推”出了血管夹层;更有姑娘在小诊所打美容针,透明质酸被注射到了血管里,那种物质用溶栓药物根本溶不掉……

总结老潘的经历,最主要的就是做到了三个“快速”——快速识别脑梗征兆、快速送医、快速接受治疗。

关于脑梗征兆识别,国际上有一个“FAST”标准——

Face(面部表情):面部不对称,眼歪嘴斜等;

Arm(手臂活动):单侧手臂无法上举或上举无力;

Speech(语言能力):言语含糊、口齿不清;

Time(时间):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拨打120,到有专业资质的医院就诊。

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预后基本都会比较好,我曾经有个患者,被送来的时候就是偏瘫+凝视,大血管堵塞,住得近,家属送医及时,取栓治疗后,第二天就能自己下床。而大部分预后不好的患者,很多都是因为耽误了时间。

我印象中有一位患者,也是50多岁,跟老潘发病时间差不多,而且还是侧支血管堵塞的“小中风”,但是他现在还在接受康复治疗,左侧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其实他发病前就有征兆,有一段时间莫名其妙拿不稳东西,几次从手里掉到地上,还都是左手。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早上他在家里摔倒了,默默爬起来后也没有告诉家人。当天中午,他的妻子忽然发现他的嘴巴有点歪,还有口水从嘴角流下来。下午自己开车到我们医院后,结合检查,急诊科医生判断是脑梗,建议马上溶栓,但是他的妻子人脉比较广,也有几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想多打几个电话找专家咨询治疗方案。尽管我们一直催,但是患者迟迟未能配合做出决定,最终错过了溶栓的时间窗,预后很差,非常可惜。

还有一点想要强调,即使预后良好,也不要掉以轻心,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非常重要!之前有一位患者,是颈动脉狭窄导致的中风,不仅溶栓及时,我们还为他放置了支架,从病因上解决了问题。治疗效果很好,患者是自己走着出院的。出院后头两个月,他都定期复查,按时吃药,但是后来不仅自行停了药,烟、酒也都一起来,仅仅4个月后,又一次因为中风入院,就是由于颈动脉的斑块再次生长并脱落所致。

送颈动脉B超筛查,开展科普宣教 举行脑梗筛查快报专场义诊

颈动脉斑块是引发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B超筛查可以有效评估脑梗风险,对于脑梗的预防意义重大。6月28日14:00-16:00,都市快报联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举行脑梗筛查快报专场义诊,钟长扬主任将携团队现场为20位读者提供颈动脉B超筛查,同时举行详细、实用的中风防治科普讲座。有需要的读者可扫二维码报名,或下载橙柿互动App,在“健康”频道找到相应链接报名即可。报名截至6月26日12:00。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慧丽 金晶    编辑:陈俊男

 

如果把脑梗后生活能完全自理定义为“恢复得好”,根据一些医院脑血管病科的相关统计,恢复得好的患者不会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