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3
2厘米→10厘米→20厘米怀孕哺乳期乳腺结节疯狂生长 27岁宝妈不得不切除乳房
值得注意的是,对备孕女性来说,一些乳腺良性结节也不能忽视,特别是乳腺纤维腺瘤。
黄建教授就曾遇到过一位27岁的年轻孕妈,她在青春期时一侧乳房里就有一颗直径2厘米左右的乳腺纤维瘤,已经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变化,所以也没有定期检查,在备孕时也没有复查。但怀孕以后,发现原本的这颗纤维瘤迅速变大,到怀孕七八个月的时候,直径已经接近10厘米。
因为肿瘤太大,又比较靠近乳头,当时医生曾建议她手术处理,考虑到妊娠安全性,这位年轻妈妈想拖到宝宝出生再做手术。等到妊娠结束宝宝出生时,那颗纤维腺瘤直径达到20厘米,已经严重压迫血管,乳头颜色都发黑了。
最后很遗憾,她的乳头附近区域已经缺血坏死,只能切除一侧乳房。
4
20多岁新手宝妈乳腺炎发作多次堵奶 原来是青春期就有的乳头凹陷
“门诊中接诊的乳腺炎患者,很多是因为哺乳期乳腺炎来看病的新手妈妈,其中很多是因乳头凹陷引起的。”倪超曾遇到一位20多岁的新手妈妈,哺乳期多次堵奶,乳腺炎导致乳房红肿疼痛、发烧,动不动就为此跑医院,非常痛苦。后来了解到,这位年轻妈妈其实从青春期就有乳头凹陷的问题,一直没重视。
乳头凹陷属于乳房发育不良的一种,在青春期女性当中较常见,主要是因为乳头上弹性纤维发育不平衡引起的。有数据显示,每5-6位女性当中,就有1位有乳头凹陷的问题。
倪超说,乳头凹陷不仅影响外观,会导致不自信,更重要的是以后结婚生孩子,还会影响哺乳,很容易引起乳汁淤积,诱发乳腺炎。因此,还是建议及时矫正。
青春发育期是矫正轻中度乳头凹陷的好时机,平时可以做一做“十字操”:将两拇指(或食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外方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以同样方法由乳头向上、下纵行牵拉。每日2次,每次5分钟。
专家解读
女患者常误以为是积乳或炎症延误诊治
妊娠相关乳腺癌发现时往往是中晚期
黄建教授说,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这里面,包含特殊的乳腺癌,即妊娠相关性乳腺癌。
所谓妊娠相关乳腺癌,是指妊娠期和产后一年之内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包括妊娠期乳腺癌和哺乳期乳腺癌。在浙大二院乳腺诊治中心,每年至少接诊妊娠相关性乳腺癌10多例。
妊娠相关乳腺癌有两大特点:一是容易漏诊、误诊;二是发现时大多已是中晚期。据统计,我国每年妊娠相关乳腺癌新发大约2.5万例,发病率为1∶10000至1∶3000,中位发病年龄33岁。小于45岁乳腺癌患者中占比2.6%-6.9%,小于35岁乳腺癌患者中占比15.6%。
妊娠相关乳腺癌的具体发生原因目前仍不明确,它的诱因是多因素的。首先,乳腺癌是激素依赖型肿瘤,当女性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时,体内的雌、孕激素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会导致肿瘤发生或迅速增大。其次,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晚育,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哺乳的艰辛、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也是妊娠相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此外,妊娠相关乳腺癌还和家族史和BRCA基因突变有关。通常一胎生育时间越晚,发生妊娠相关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越高;母乳喂养可降低相关风险。
女性妊娠期、哺乳期体内性激素水平不同于平常,乳房在孕激素和催乳素的作用下,出现生理性增生增大,常常包裹癌肿块而不易发现,或者出现肿块后误以为是乳腺炎性肿块或良性肿瘤而延误诊治。
“我们在日常门诊中,接诊了不少类似患者,常误以为是积乳或炎症而延误诊治,在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乳腺癌。”
同时,孕期、哺乳期女性乳腺的增生和肿胀,会影响视诊和触诊的准确性,检查和鉴别都会有一定困难。而妊娠期间增殖的乳腺组织本身在X线片中就会形成高密度的背景,与乳腺癌的X线表现相近,难以分辨。这些因素都妨碍了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的及时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妊娠相关乳腺癌极易误诊、漏诊,因此发现时往往是中晚期的偏多,常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而且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强。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总体上非妊娠相关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83%左右,而妊娠相关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52%。值得庆幸的是,同病期乳腺癌患者,不论妊娠与否,两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
育龄期年轻女性是否能保乳
对她们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黄建教授介绍,一般来说,在孕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好的策略是终止妊娠,避免因妊娠而延误肿瘤治疗;如在孕中期或者孕晚期发现患乳腺癌,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不一定必须终止妊娠,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化疗或者待胎儿出生后手术治疗来控制乳腺癌的发展。综合治疗策略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肿瘤分期、孕周和患者及家属意愿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对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乳腺癌患者来说,基本上都是处于育龄期的年轻女性,是否能保乳,对她们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临床中发现,不少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就已经处于Ⅲ期(局部晚期),大多数患者失去了最佳保乳治疗的机会。实际上,通过新辅助化疗,先将肿瘤缩小,依然可以创造条件实现保乳。
“保乳手术能获得更好的乳腺外形,保持女性的形体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女性术后自信,减少对心理的创伤和打击,实现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双提升。”
黄建教授说,国内外都有文献报道,经过综合治疗后,保乳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与不保切乳患者是差不多的,甚至更优。规范化治疗后依然能保留女性美的自信,也不影响甚至改善生活质量,所以真切希望,乳腺癌患者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乳房。
备孕前,咨询医生是否处理纤维腺瘤
乳房良性肿瘤当中,纤维腺瘤占75%以上,如果纤维腺瘤体积较小,也没有迅速增大起来或恶变征象,可以考虑每3-6个月定期复查。但是,生长迅速的纤维腺瘤,可能在短短3-6个月的时间,直径就能长到15-20厘米,甚至出现局部感染、坏死。像这种生长迅速或者直径比较大的纤维腺瘤,就需要及时进行手术。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准备怀孕,在备孕前,一定要咨询乳腺专科医生是否需要对此纤维腺瘤进行处理。因为随着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刺激纤维腺瘤快速变大甚至恶变。孕期或哺乳期做手术是非常棘手的。
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会不会影响以后正常哺乳?切除后,会不会留下明显疤痕?
倪超副主任医师介绍,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它的特点是膨胀式生长,而不是浸润式的。因此,尽管它在乳房里会越长越大,会挤压周围的腺体、乳腺导管等组织,但是一旦手术解除压迫,还是可以恢复正常哺乳功能的。
至于手术疤痕,现在的手术会考虑到切口的美观,从乳晕或乳房下缘切入,疤痕并不明显。但是,如果肿瘤已经很大了,那么手术的时候难免会涉及周围的腺体组织,后期可能需要做乳房整形手术。
三成女性检出乳腺结节
2023年乳腺检查人数 45000余人
检出乳腺结节人数 15000余人
检出率 33%
其中20-40岁乳腺结节检出率 32%
(数据来源:浙大二院体检中心)
女性怀孕期可能发生或者进展的乳腺疾病
乳腺癌、乳腺炎、激素敏感型纤维瘤、乳头状瘤等
妊娠相关乳腺癌
(指妊娠期或产后一年内新发的乳腺癌)
发病率1∶10000至1∶3000
中位发病年龄 33岁
小于45岁乳腺癌患者中占比 2.6%-6.9%
小于35岁乳腺癌患者中占比 15.6%
妊娠相关乳腺癌危险因素
1.家族史和BRCA基因突变
2.一胎生育时间越晚,危险因素越高
3.母乳喂养可降低相关风险
女性在整个哺乳期发生乳腺炎的概率
20%左右
5年生存率
非妊娠相关乳腺癌 83%
妊娠相关乳腺癌 52%
女性孕期乳腺出现5种情况
请及时就医——
1.自检时发现乳房有无痛性硬块;
2.出现乳房红肿疼痛;
3.孕早中期出现乳头溢乳;
4.发现乳头不对称、乳房局部皮肤改变;
5.触及不明原因的肿大腋窝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