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怀孕后乳腺结节从2厘米飙长到20厘米 27岁宝妈不得不割掉乳房
发布时间:2024-03-08 09:19:21 星期五   都市快报

眼下正值体检季,很多单位最近都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女性朋友们常心里暗暗担忧会不会检出和乳房相关的异常,比如乳腺结节、小叶增生、纤维瘤、乳腺癌等等。

乳腺B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乳腺检查,简单方便,没有损害,就连妊娠、哺乳期的女性也可以做,适用于普通人群的乳腺疾病普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常务副院长、乳腺外科学科带头人黄建教授说,对年轻女性来说,孕前做一个全面的乳房体检十分重要。但很多女性往往忽视了这点,以至于从怀孕开始到哺乳期结束,这两年时间成为乳腺检查的“空白期”。

女性怀孕期或哺乳期可能发生或者进展的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癌、乳腺炎、激素敏感型纤维瘤或乳头状瘤等。其中,妊娠相关乳腺癌(PABC)的危害性最大。

1

怀孕、哺乳期间有些乳腺结节会像“沉寂的火山”突然爆发

乳腺超声发现最多的乳腺疾病就是乳腺结节,很多女性担心乳腺结节会发展成乳腺癌。

从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了解到,2023年到中心做乳腺检查的女性有45000余人,其中乳腺结节检出15000余人,检出率33%。其中20-40岁乳腺检查人数为25000余人,乳腺结节检出8000余人,检出率32%。也就是说,有三成女性检出乳腺结节。

黄建教授说,实际上,大家不用太担心,超声检查发现的绝大多数乳腺结节是良性的,只是囊肿或局部增生。95%以上的乳腺增生是单纯的小叶增生,和乳腺癌没太大关系,但如果是重度非典型增生,则有可能是癌变。

“B超检查能比较清晰地做出判断。如果报告上说:非平行生长/垂直位、形态不规则、边界高回声、边缘模糊、毛刺、微钙化肿块伴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等,就要引起警惕了,需要做后续复检跟踪。”

“女性在怀孕、哺乳期间,因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原有的结节迅速增大,就像‘沉寂的火山’突然爆发了。此外,怀孕哺乳期内,女性乳房出现生理性增大,乳房中发生肿瘤包块也不易发现,或者出现肿块后不要随意误以为是乳腺炎性肿块或良性肿瘤而延误诊治。我们在日常门诊中,接诊过不少类似症状的患者,常误以为是积乳或炎症而延误诊治。”

因此,女性备孕期建议做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自身乳房的基础情况,以便在妊娠哺乳期有所参考、对照。比如怀孕前后,看看乳房有没有可疑的结节出现,也可观察怀孕后这些结节是否发生变化。

在孕期、哺乳期,女性更要多观察自身乳房情况,一旦有不明显的炎症表现或摸到包块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或乳腺专科就诊,必要时进行B超检查,甚至进行肿块的活检。

2

黄豆大的小结节2个月后长到了核桃大,女老师怀孕8个月时确诊乳腺癌

黄女士是一名中学老师,去年初刚结婚,婚后半年就如愿以偿怀上了宝宝。全家人都充满期待,黄女士更是沉浸在将为人母的喜悦中。

怀孕6个月时,黄女士发现自己右侧乳房的乳头有点内嵌,乳头附近还摸到了一颗黄豆大小的硬块。

“因为怀孕时注意力都在每次产检上,当时乳房不痛不痒的,还以为是长了颗小囊肿,说不定过几天就好了,根本没往心里去。”黄女士说。

随着孕期增长,黄女士的乳房也逐渐增大。到怀孕8个月左右,她的乳房差不多比怀孕前大了两个罩杯。但她发现,右乳上的小硬块并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大了,由黄豆大小变为核桃大小,比之前大了整整3倍。

她这才警觉起来,连忙到当地医院乳腺科就诊。医生为黄女士做了超声检查,右乳的肿块直径超过3厘米。至于肿块到底是个啥?医生也没给出明确答案,考虑到黄女士已经到了孕晚期,怀疑可能是乳腺炎,于是开了一周的消炎药。可用药以后,黄女士的乳房肿块还是没有丝毫变小的迹象。

今年1月中旬,黄女士通过手机,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倪超副主任医师发起了网上问诊。

看了黄女士的乳腺超声报告后,倪超副主任医师觉得有点不对劲,“患者乳房不痛不胀,不像是乳腺炎的表现。而且从影像上来看,这个肿块也不像是普通乳腺炎。”

倪超副主任医师建议黄女士再做个乳腺穿刺检查,明确肿块性质。可当时黄女士已经怀孕8个月,当地医院不敢轻易为她做乳腺穿刺检查,担心引发宫缩影响腹中胎儿。

情急之下,黄女士决定到杭州进一步检查。第二天,黄女士在家人陪同下,赶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乳腺外科。

倪超副主任医师为黄女士做了初步检查,触诊发现右乳肿块较硬,而且有少量乳头溢液,呈深黄色。随后,他为黄女士做了乳房肿块穿刺,20分钟后穿刺结果出来了:肿块为浸润性乳腺癌。

被确诊乳腺癌时,黄女士已经怀孕33周,再过一周就是农历春节。乳腺癌的明确诊断报告,将她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自己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担心腹中的胎儿。此时的她担忧、沮丧、恐惧……心中百感交集。

腹中宝宝还未足月,本身的乳腺癌又亟须治疗。还来不及整理思绪,黄女士又面临治疗方案的抉择,是马上剖宫产再进行后续的抗肿瘤治疗,还是等宝宝足月后,再采取治疗措施?

根据黄女士的情况,乳腺外科联合产科专家共同讨论,考虑到再过2周,她的宝宝就足月了,综合评估她的肿瘤不至于在半个月内快速进展,建议她先回家好好过年,等过半个月宝宝满36周足月后进行剖宫产。

正月初六,黄女士的肿瘤免疫组化结果出来了,肿瘤病理类型属于her2阳性,恶性程度较高,而且右侧腋窝淋巴结已有转移迹象。

正月初九,黄女士怀孕满36周,在浙大二院产科剖宫产诞下宝宝。是个男孩,体重6.9斤,母子平安,她和宝宝共同战胜了第一关。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同时,治疗团队为下一阶段的抗肿瘤治疗做了后续准备,提前将化疗泵安装好。

此时,黄女士的右乳肿瘤已接近4厘米,如果马上做手术,很难实现保乳。经过浙大二院乳腺外科、产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专家讨论后,为黄女士制订了治疗方案,考虑到她刚生完宝宝,为避免发生产褥期感染的风险,决定2周后先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将肿瘤范围缩小后再进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3月6日,黄女士开始第一次术前化疗。经历这一切,她的内心已经逐渐接受了得乳腺癌这件事。“儿子健健康康出生,给了我很大的安慰,也给了我接下去面对治疗的勇气,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顺利扛过接下来的一系列治疗,早日健康归来,陪伴儿子成长!

3个月前,倪超副主任医师还遇到了一位40岁的女患者,她是在产后哺乳期内,发现一侧乳房像吹了气球一样迅速大了起来,而且摸上去硬邦邦的,和另一侧的乳房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位女士姓蒋,杭州人,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蒋女士平时工作很忙,之前为了打拼事业,和老公结婚后一直没急着要孩子,到了39岁才怀孕,总算赶在40岁前把生娃这件事完成了。

生完宝宝后,蒋女士坚持母乳喂养。在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她隐约摸到左侧乳房有个肿块。但当时她以为这是堵奶引起的肿块,没有引起重视。

很快又过了一个多月,宝宝5个月左右,蒋女士产假结束回到公司上班,又开始了原先忙碌的节奏,喂奶的频次比以前少了,奶水量也慢慢减少,她原本打算再坚持喂3个月就断奶。

没想到,蒋女士左乳的肿块却在快速增大,比右侧大了一大圈,皮肤上青筋明显,在丈夫的陪同下,她请了半天假到浙大二院乳腺外科就诊。

经检查,蒋女士左乳的肿瘤直径将近8厘米,病理检查结果为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已处于中晚期(三期)。

医院召集相关学科如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疗科等学科的专家一起对她的病情进行多学科MDT讨论,制订了优化合理的诊疗方案,争取在新辅助化疗后切除干净肿瘤的同时实现保乳、保腋窝。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编辑:陈俊男

 

眼下正值体检季,很多单位最近都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女性朋友们常心里暗暗担忧会不会检出和乳房相关的异常,比如乳腺结节、小叶增生、纤维瘤、乳腺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