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等了10多年 等到一颗外挂人工心脏
发布时间:2022-09-26 07:10:00 星期一   都市快报

“给大家看点好东西,就是这个,中国第一批人工心脏。”

9月11日,《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最新一期,脱口秀演员王十七刚登场,撩起衣角,给大家展示了他等待了10多年等到的一颗外挂的人工心脏,引发全场观众一阵阵“哇~”。有不少人好奇,什么是人工心脏?为什么年纪轻轻要装人工心脏?

一次拉架后当场晕倒

2年后发展成重度心衰!

综合相关媒体报道了解到,王十七是沈阳一所高中的数学老师。2007年的一天,在校运动会上,两个班的男生起了冲突,他跑去拉架,结果当场晕倒。被送往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王十七,你得的是扩张型心肌病,这病不好治,能用药物维持多久是多久,发展到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后,只能心脏移植。

王十七接受不了,去北京寻找活下去的办法。北京的医生也没找到病因,建议他先吃药维持,同时排队等待心脏移植。

王十七回忆起高中时,曾有过一次感冒发烧,出现胸闷憋气,晕了过去,但没过几天缓过来了。有医生推测,可能那时就是他心脏受损的起点。

当时,王十七的病情虽然还未发展到心衰阶段,但身体乏力、躺平时难以呼吸这些典型的心衰症状都已经出现了。接下来的日子,每次不舒服,他就去住几天院,但他的心衰症状越来越明显,到了2019年,王十七病情加重,确诊重度心衰。

一次偶然机会,北京一家以心血管病治疗见长的医院医生告诉王十七,国内人工心脏临床试验开始了,在等到合适供体前,他可以先安装人工机械心脏,暂时逃避心衰带来的死亡风险。但手术也有30%的失败率。

王十七选择手术。术后醒来,王十七最大的感受是——活过来了。可以自由呼吸的顺畅感,久违了。喜欢脱口秀的他,走上舞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扩张型心肌病

是导致心衰的第三大病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主任医师说,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脏的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和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憋气、浮肿、运动耐量下降等。

“扩张型心肌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临床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三大病因和心脏移植的最主要原因,并且猝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马量主任说道。

目前的研究表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或与病毒感染、酒精中毒、营养缺乏、低钙血症、甲状腺炎、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等因素有关。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扩张型心肌病早期起病隐匿,随着疾病进展,心衰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低下。当内科药物和器械治疗无效时,心脏移植是患者活下去的唯一出路。”马量主任坦言,今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移植手术量占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移植手术量的近一半。

“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来说,千万不要等到病情严重恶化才考虑心脏移植,因为这个时候,往往会因为等不到供体,病情急转直下而失去生命。”马量主任表示。

人工心脏为患者提供新选择

世界范围内,慢性心功能不全、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有数据统计,我国约有1200万心衰患者,终末期心衰患者有100多万例,每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仅600台左右。

尽管心衰患者到了终末期,可以通过心脏移植恢复心脏功能,但受到供体短缺的影响,单靠心脏移植,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这些现实问题的制约下,人工心脏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马量主任提到。

1966年,著名心脏外科医生迈克尔·德贝基第一次使用气动左心辅助装置(相当于半个人工心脏,仅辅助左心室的收缩),在心脏手术后支持了患者10天。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心脏成为终末期重度心衰患者的正式治疗方案。

2019年,我国开始了人工心脏的临床试验。人工心脏是一种使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基本上由机械泵、控制器、充电电池构成。

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甚至作为永久性治疗;是延续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有效手段。

“随着人工心脏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未来它体积可能会更小,电池装置会更轻巧,价格也会比现在更低。将会有更多患者从中获益。”马量主任表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