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45岁查出低位直肠癌 “三大法宝”精准破解难题
发布时间:2022-05-27 12:46:23 星期五   每日商报

近日,45岁的陈先生(化名)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复查,回想年初确诊为低位直肠癌时的恐惧与迷茫,他感叹,多亏了浙大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的“三大法宝”让他逐渐重燃希望。

今年春节前,绍兴的陈先生在当地医院体检时,通过肠镜发现有一颗2cm大小的息肉,活检病理提示已经癌变。

“平时大便有时候不成形,我也没太当回事,没想到竟然是直肠癌。”陈先生说,医生告诉他,肿瘤位置距离肛门只有5厘米,做手术需考虑以下隐患:一是保肛的可能性较小,即便是保住了肛门,之后的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都会受影响;二是如果保肛成功,由于肠子接口破掉的风险很高,也必须先挂大便袋,再通过第二次手术把造口还纳。

得知这一结果,陈先生四处咨询,最终找到了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宋章法主任医师。

宋章法表示,过去低位直肠癌患者确实很难通过手术获得相对“完美”的结局,但现在浙大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有“三大法宝”,能让保肛、保功能、不挂大便袋的愿望成为可能。而这“三大法宝”指的是:达芬奇机器人、蔡氏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和结肠储袋成形术。

达芬奇机器人是保肛和保功能的利器,通过更清晰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机械臂,使医生操作更加微创化和精准化,最大限度保留脏器功能;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创新发明的蔡氏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可替代临时性造口,患者不用再挂着袋子生活,不用担心粪便漏出来,也无需经受二次手术。结肠储袋成形术则是第三大法宝,能有效缓解术后排便问题。

之后,陈先生在浙大邵逸夫医院接受了标准的机器人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蔡氏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和结肠储袋成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总计耗时约3小时。

术后3天,他就能进食营养液和流质;术后6天出院;术后3周来到医院,拍片后发现支架已降解。值得庆幸的是,由于肿瘤病理分期较早,陈先生无需化疗。拔除小肠转流管后,他已经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宋章法指出,随着微创技术和理念不断革新,微创手术已不满足于“切口小”,而是进一步追求“功能损伤小”。直肠癌手术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根治肿瘤——术后排便排尿问题以及性功能的保护,越来越受关注。

据了解,浙大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于2019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机器人结直肠手术,目前完成了近千例机器人手术,在全国位于前列。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