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每分钟心跳150次!86岁奶奶心慌胸闷
发布时间:2021-12-06 17:20:21 星期一   每日商报

“张医生,我们马上要到下沙院区急诊室了!”手机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

“好的,到了之后去急诊室预检台挂号,后续已帮你安排好,我也马上就到了。”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张培副主任医师结束庆春院区上午的门诊,马不停蹄赶往下沙院区。电话那端,救护车运送的是来自安徽的86岁蒋奶奶,历经3个多小时,终于安全抵达杭州。

心跳每分钟150次

蒋奶奶半年前出现心慌,因为每次发作时间很短,就没在意。然而,近期天气转冷后,心慌发作得越来越厉害了,她胸闷得难以忍受,有时还会感到头晕眼花。到当地医院一诊治,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跳达到了每分钟150次。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最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如果24小时内发生3次或以上的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即被视为“心脏电风暴”,蒋奶奶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当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旧无法控制室速,还出现了心脏停搏,还出现了肾脏的损害。

常规治疗手段无效,当地医院赶紧联系了长期合作的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在简单了解患者病情后,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张培副主任医师判断导管消融可解决当前“心脏电风暴”问题。

考虑到蒋奶奶高龄且一般情况较差,转运至邵逸夫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便有了开头紧张的一幕。

蒋奶奶身形瘦削,体重不足40公斤,抵达邵逸夫医院急诊抢救室后,检查提示血NT-proBNP(评估心脏功能指标)及肌酐(肾功能指标)已明显升高,表明其心脏及肾脏功能受损,如不能及时终止室速,脏器损伤会进一步加重并无法逆转。张培团队为她制定了局麻下心内膜导管消融策略。

奋战两小时给心脏“祛疤”

“我们的心脏就像房子一样,时间久了,墙壁上会出现破损,这些破损就是心脏壁上的疤痕,是导致室速发生的罪魁祸首,我们可以把导管送入心脏对这些疤痕进行消融清除。”张培解释。

根据心电图室速形态,张培判断蒋奶奶心脏疤痕位于心脏顶点区域且偏近心脏外膜,这是心脏壁最厚的位置,临近重要冠脉分支同时有脂肪覆盖,心外膜直接消融难度大。

得知患者转院信息,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团队早就完成了术前准备,联系麻醉医生、呼吸治疗医师、重症监护室医生等做好后备工作,心内科电生理团队负责人蒋晨阳主任医师也赶到了导管室坐镇指挥。

术中,手术团队第一次在心大静脉远端消融就终止了室速,说明室速病灶的位置找得很准,而消融后可以再次诱发室速,说明病灶位置比较深,这也符合之前的判断。于是,团队在肺动脉、主动脉及左心室内对病灶进行包围消融,直至把病灶清除干净不能再诱发室速。经过2个小时的奋战,室速病灶被成功清除,奶奶恢复了正常心跳。

其实,这样的生死时速在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屡见不鲜。在危急时刻,兵贵神速,团队配合至关重要。据悉,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心脏电生理团队是浙江省内率先成立的心脏电生理亚专科团队,年射频消融手术量近3000例,并且帮扶全国二十余个省份的近百家医院开展心脏电生理手术。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