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人被查出甲状腺结节,但依然有不少人从未做过甲状腺B超,从没关注过自己脖子上的这个“小”器官。近日,金华某村75岁的朱阿姨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病房康复出院,卸下了挂在脖子上三年多的“重蛋”,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
说起波折不断的就医经历,躺在病床上的朱阿姨泪水止不住往下地流。她的女儿讲述了朱阿姨患病及求医的经过。
脖子上的肿块迅速生长
四处求医被拒一度想放弃
3年前,朱阿姨摸到了脖子有个鸡蛋大小的包。“或许是上火了,淋巴结肿大而已,吃吃消炎药就好了。”朱阿姨是个要强的人,即便一把年纪也不会轻易向儿女喊病痛,这个肿块不痛不痒,没有影响生活,她就一直没放在心上。从去年十月份开始,这个肿块迅速生长,不到两个月,脖子上突起部分已经与脸齐平。
家人赶紧带着朱阿姨到医院检查。诊断显示她右下颈部的巨大囊实性肿块直径超过10cm,向内延伸生长,气管受到侵犯,咽喉腔受到压迫而位移,高度怀疑为恶性。同时,朱阿姨还伴有慢性肾衰、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不仅存在手术失败风险,更是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之后,家人带着朱阿姨从县里一路到省城多家医院求医问药,但屡屡遭拒。“年纪这么大了,这么严重的情况不如考虑放弃治疗”的声音也一度让他们心灰意冷。
经人推荐,抱着搏一搏的心态,朱阿姨的女儿带着她来到国科大肿瘤医院,找到头颈外科主任郭良教授求助。
制订周密手术方案
老人转危为安且未失声
完善检查和评估后,郭良及其团队认为,朱阿姨的肿瘤生长部位特殊,紧贴食管、气管以及人体重要的大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大出血,甚至休克、死亡,如果术中损伤迷走神经、喉返神经,术后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更严重的甚至有可能要做气管造口。
入院时,朱阿姨已出现呼吸困难。经过团队商讨,专家为其制订了两种方案:一种是硬质支气管镜下先行肿瘤部分切除,改善患者通气后再行全麻下手术切除,但患者需要做两次手术,且硬质镜下手术切除还存在出血、肿瘤脱落堵塞气道的风险;另外一种方法是保留自主呼吸,给予适当镇静镇痛后置入喉罩,然后游离气管,暴露肿瘤后,肿瘤切除,气管吻合,这样即能保重病人氧供又能避免气管切开。经多学科讨论,专家团队决定使用第二种方案。但患者病情复杂、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多的情况,也对麻醉医生的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麻醉科负责人连燕虹表示,在做好充分镇静镇痛的条件下,麻醉团队保留了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在置入喉罩后,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未做气管切开,避免了二次手术,还保留了自主发声功能,3个小时后手术结束,术后即拔除了喉罩,目前朱阿姨恢复良好。”
高龄已不再是手术“禁区”
麻醉管理贯穿围术期
在国科大肿瘤医院,像朱阿姨的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以往大家担心的高龄手术及麻醉风险,已经在日益精进的医学技术面前得到了很好的化解。
一般认为,老年患者由于全身性生理功能减退,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较差,加之其他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因而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普遍高于青壮年患者。“在过去,70岁以上年龄就已经是麻醉手术的禁忌,而现在,90多岁还接受手术的大有人在,”连燕虹介绍,现在国科大肿瘤医院每年80岁以上患者的手术量占了总手术量的10%以上。
她认为,现在麻醉医学已经从“围麻醉期”到“围术期”,术前完善准备,术中精准麻醉,术后追踪保障。在国科大肿瘤医院,患者从入院开始就接受麻醉评估,以便从更多方位,更多层面完善患者的病情,这对手术麻醉方案的精细制定,对患者术后镇痛与功能恢复等都可以起到切实保障。
“层层把关,做好防范,更要关注患者的远期预后,这为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提供了有效保障,而这对我们麻醉医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当前老龄化环境下对医学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出的高要求,需要我们一一做到。”连燕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