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手不会就这样废了吧?”16岁的晓强(化名)原是个活泼好动的中学生,三年前发现右手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跑了不少医院,还曾被怀疑得了老年病——“帕金森”。
日前,晓强因“右手肌肉萎缩、无力三年余”,辗转来到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雷兵的专家门诊就诊。医生追根溯源后,诊断他患了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少见病,这种病与很多人的习惯有一定关系。
三年前,晓强与人握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你的手怎么这么‘瘦’?”晓强这才注意到右手虎口处确实特别扁平,但当时的症状并未影响他正常的生活。后来,右手开始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而且症状日渐明显。没过多久,又出现了肌无力的症状,尤其天冷时,连握笔写字都相当吃力,就连吃饭、打乒乓、打篮球等都受影响。
雷兵检查后,发现晓强右手大鱼际、小鱼际肌及前臂尺侧肌肉均有萎缩,右手伸指时明显震颤,握力减弱;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最终诊断为一种少见的疾病——“平山病”。接受治疗后,近日随访,晓强说右手握力较前增大,伸指震颤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雷兵介绍,平山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不对称性肌萎缩症”,是一种主要影响远端肌肉萎缩的疾病。该疾病好发于亚洲的青少年,男性多见,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多为散发,罕见家族史。平山病起病隐匿,上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肌萎缩局限于手和前臂,单侧多见,起病后缓慢进展。这种病发生率较低,因此不少人还从来没听说过,其明显的特征就是病侧手似乎没多少肉,瘦瘦的,会震颤。
“该疾病的发生有其自身原因,也与长期屈颈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雷兵解释,长期维持屈颈姿势,使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颈髓前角运动细胞发生变性,加上脊髓与硬脊膜之间生长发育不平衡,尤其是身高快速增长的青少年,屈颈时,更易引起神经源性损害。晓强母亲也向医生反映,儿子平时一有空就喜欢玩手机,这也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鉴于平山病与长期屈颈有关,雷兵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成了“低头族”,离不开电脑、手机,但为了健康,应该改变一下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不要长期低头玩手机和伏案工作,伏案工作超过一小时就要休息十分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