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胸腹腔大量积液 孕28周宝宝收到生命“判决书”
发布时间:2020-05-27 07:00:00 星期三   杭州日报

“感觉有液体正在往羊水里流动,热热的,像一股暖流,我想,一定是成功了!”手术过半,躺在台上的二孩妈妈兰女士,睁开了双眼,身旁站着的是主刀医生、浙大妇院胎儿医学专家温弘副主任医师。

4月底,这场在孕妈妈肚子里进行的胎儿胸腔积液分流术,救了兰女士还未出世的宝宝。“2180克,男婴!”这两天,在浙大妇院安全产下二宝的兰女士,领到了孩子的第一张“成绩单”:胸腔积水大幅减少,腹水消失。

怀孕28周收到宝宝病危通知

“产检一直挺正常,孕28周做B超,医生突然告诉我,孩子的胸腔和腹腔里出现了大量积液。”兰女士说。浙大妇院的专家们很快组织B超会诊,检查后判定孩子不存在其他发育异常。但此时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导致左肺膨胀不全,加上腹腔积水,已经对宝宝的心脏产生很大的压迫风险。

孩子能不能保,要不要保?一道难题横在兰女士眼前。如果放任发展,宝宝的胸腹水持续扩散,导致心衰,胎死腹中是迟早的事;如果此时直接剖宫产,宝宝孕周太小,生存几率很低。

只剩下一个办法:通过宫内手术,将胎儿体内的胸腹水引到羊水中去,尽可能让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多待一些时间。但穿过妈妈的子宫,为这么小的胎儿实施胸腹腔积液手术,浙江省尚无先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怀孕29周时,兰女士决定,留在浙大妇院搏一搏。

医生术中对胎儿温柔喊话

“宝宝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们把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必定尽全力抢救。”温弘医生的话给了兰女士信心。浙大妇院胎儿医学专家团队讨论后,确定了穿刺手术方案。术中,医生需要将一根细细的管子穿过妈妈肚皮,扎进宝宝娇嫩的小身体,术前提前定制和仔细考量。

兰女士的手术定在了孕32周,温弘主刀,超声专家潘娇娥等现场配合。为了让宝宝的预后情况更好,浙大妇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朱佳骏,也在手术室全程监测宝宝情况。

手术从中午开始。术中,潘娇娥通过超声定位,与温弘一起确定穿刺的位置,穿刺针要避开母亲和胎儿的腹内脏器,从胎儿肋骨间隙穿刺入胸腔,并将其中的积液导流至羊水中。

为了安全起见,宝宝没有接受麻醉,一直在妈妈的肚子里动来动去,这让穿刺的难度翻了倍。“孩子,你不要动,我们是来救你的啊!”潘娇娥安慰着兰女士肚子里的宝宝。

也许是听懂了医生的话,几次尝试后,宝宝的状态逐渐稳定下来,躺在手术台上的兰女士也放松下来。穿刺成功了,那根细小的、承载着生命希望的引流管,被准确放入了胎儿体内。

“因为局部麻醉,整个手术过程我都是清醒的,医生们很努力,真的很感恩,很感动。”兰女士说,积液是有温度的,当它流向羊水那一刻,就像一股带着希望的暖流。

降生男婴交出漂亮“成绩单”

术后的每一次B超检查,情况都在好转,腹中宝宝的胸腹腔积液在减少,状况也比较稳定。住院一周后,兰女士出院在家休息了一周多,出现了临产征兆。

2180克,男婴。温弘医生为兰女士做了剖宫产手术。经过两个月的揪心和忐忑,“儿女双全”的兰女士喜极而泣。迎接她的是一个又一个好消息:宝宝出生评分良好,呼吸问题不大,左侧胸水从8厘米减少至3厘米,腹水也消失了。

“温医生态度很好,也很细心,他团队里的医护都很热心,为我保胎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兰女士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跨越生命禁区创造了奇迹,温弘也感触颇深:“正是胎儿医学的发展,才让更多的生命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医生的落脚点是患者的实际需求,不能为了手术而手术。一方面要确保母亲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宝宝出生后的健康问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孙美燕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