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开学第一天 十几位初三学生家长 要求学校给孩子留级
发布时间:2019-09-05 06:00:00 星期四   都市快报

开学第一天,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家长们高高兴兴送孩子上学的场景。

然而,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心理学博士骆宏,一早却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样一条内容:“一个中学教导主任的疑虑:报到第一天,有十几位初三学生的家长拿着医院开具的抑郁症诊断证明,要求学校给孩子留级。得抑郁症的人真有那么多吗?有没有科学的判断标准?诊断证明的真实性如何?家长的动机是什么?”

青少年抑郁症问题真这么严重吗?抱着同样的疑问,快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专家骆宏博士、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科副主任医师王奕權以及杭城公办学校的心理老师。

青少年出现抑郁成普遍现象 不少家长 给孩子开抑郁症诊断证明

“这所学校虽然不在杭州,但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上,青少年出现抑郁状态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应该引起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视。”骆宏呼吁。

从过去门诊偶尔遇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到现在成为普遍现象,在骆宏看来,青少年抑郁状态越来越高发,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在下降,不少学生似乎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此外,学校的教育机制、父母的观念、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质等问题,也成为危险诱因。”

下午,骆宏博士的专家门诊就来了这样一对母女。女孩小玲(化名),开学就是名初三学生了,开学第一天,小玲一会说身体不舒服,一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任凭父母怎么劝说,就是不肯去上学。

鉴于之前小玲就出现过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小玲妈妈实在没办法,在老师的建议下,好说歹说把小玲“哄”到医院,寻求骆宏博士的帮助,并提出能否给孩子开张抑郁症的诊断证明,让孩子休学一年,留个级。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交流,骆宏没有马上给小玲开诊断证明,而是跟小玲妈妈沟通,继续带孩子来门诊就诊。

“孩子第一次到我的门诊来,只跟孩子接触半个小时,我不会轻易下结论。通常情况下,如果经过三次以上的门诊治疗,通过和孩子接触,发现确实符合抑郁症的情况,我才会开具诊断证明。”骆宏表示。

上午来看抑郁症状的

25个患者里

青少年占了6位

临近开学,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博士的抑郁症门诊,迎来了18岁以下(含18岁)的青少年患者就诊小高峰。

上午半天门诊,因为抑郁状态来就诊的25个患者中,青少年患者占了6位。和三年前同时间段门诊相比较,数字翻了一倍。

谭主任说,从青少年患者的病情来说,假期是他们情绪相对平稳的时段,一些患者服药的剂量也会减少。但临近开学,或者考试前后,情绪问题就会比较明显。

上个星期,新初三女生娜娜(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找到谭主任。

娜娜从小成绩不错,小时候聪明活泼开朗,是家长的骄傲,父母对她也关爱有加。但自从初二娜娜来了生理周期以后,就开始出现情绪波动。经常失眠睡不着、抑郁焦虑、郁郁寡欢。这期间,家人带娜娜看了专业医生,一直在治疗,情绪控制得还算稳定,偶尔会请假在家,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的。

转眼开学就要读初三了,开学前一个星期,娜娜开始失眠。父母一提到开学她就紧张,晚上做梦老梦到完不成作业,考试没考好,成绩不理想,经常在睡梦中哭醒。

她的情绪变得暴躁易怒,父母一句话惹得她不开心,她立马翻脸。用她父母的话说,就像是一只暴怒的老虎,谁都惹不得。

在诊室里,娜娜也表现得情绪低落,一旁的父母小心翼翼看着她的脸色说话。

考虑到娜娜的年龄,经过一些心理评估和抑郁诊断评分,她被诊断为混合型焦虑抑郁障碍,其中抑郁的表现非常突出。

目前,娜娜开始接受家庭治疗,娜娜的父母也在治疗师的建议下,做一些调整、适应和改变。

对于娜娜出现的情绪问题,谭主任分析,主要跟她的内分泌,以及处于青春期有关。“抑郁症的发生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可能跟基因、内分泌、生理周期都有关系。外因则跟生活事件的刺激、学校环境以及成长环境等因素相关。”

有抑郁情绪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

不少小学高段家长来电咨询

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热线开办30年,每周一到周五,全市有近30位专职心理教师轮流接听热线。其中一位冯老师说,从她接热线的情况看,小学高段的孩子,有抑郁情绪的越来越多了。

记者采访几位初高中的心理老师,大家的感受和冯老师一致:有抑郁情绪的孩子在增加,而且低龄化越来越明显。

冯老师说:“前段时间,有个五年级家长打电话来,开始是请教孩子学习拖拉怎么办。后来说明,孩子不肯上学,躲在家里,厌学,情绪差。这个孩子就是有抑郁情绪的。有时候感觉厌学和抑郁好像一对孪生兄弟,总是形影不离。不过,也有因为早恋问题等引起。”

一所公办初中的心理老师吴老师说,每年学校都进行心理普查,全校五六百人,大约15个孩子有抑郁情绪。

“有个小姑娘曾和我说,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用小刀割自己。情绪控制是不少人的难题。”吴老师说,情绪控制是需要训练的,就像游泳一样,即使知道方法,也不代表一定会游。就算掌握了情绪控制的方法,还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更好。

学会情绪控制外,冯老师建议走进大自然,好好运动,把精力消耗在运动上。她认识一个初二女生,很要强,成绩忽上忽下后,有了情绪问题,开始吃药,后休学一年。

“后来,爸爸带着她,去旅游,报了各种体育运动的班。一年里,都在锻炼身体,旅游放松,学习摄影,接触大自然。生活很有乐趣,不再是单一的。后来,孩子情绪慢慢正常了,重回校园。”

学业压力是其中一个诱因 家庭低表达的情感输出 会造成青少年情感缺失

吴老师说:“一提及情绪问题,家长和社会会认为是学习压力过大,但其实,学业压力只是情绪问题无数诱因中的一个。很多时候,家庭因素更重要。”

举个例子,一座没有造得很坚固的房子,如果一辈子没有遇到十级台风,那么安稳度过;如果遇到了台风,很可能就塌了。

“造房子是个比方,是指在孩子6岁以前、青春期等敏感期,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带给孩子的安全感等,以及孩子整个内心世界的构建。小时候学走路摔跤,孩子哭了,家长说没事,鼓励他自己站起来,那么他就会明白,摔一下没关系;如果家长一脸厌恶,说怎么又摔跤,带给孩子的感受就不太好了。从小到大,所有的事件都在影响着内心世界的构建,这也是一个人人格的形成。”

一所高中的心理老师王老师就曾碰到过一个高一男生,初二时在医院确诊了抑郁症,后来还休学一年。王老师说,这个孩子抑郁的原因不是学习压力,而是父母关系不好。不过,得知孩子的问题后,父母都很关注,一起帮助孩子。在医院积极治疗,平时在学校常咨询,最终情绪状态稳定,高考后进了一所985高校。

吴老师说,很多孩子有了情绪问题,但家长却不承认,觉得孩子不开心,过几天就好了。 “其实,不少孩子需要看医生做专业治疗。心理教育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科副主任医师王奕權也认同吴老师的说法。王奕權说,很多时候,家庭低表达的情感输出,会造成青少年情感脆弱缺失,压抑的情绪无法及时交流及时释放,久而久之,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不要盲目给孩子办休学

给孩子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空间

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早期干预专家,王奕權每天都会接触一些有情绪问题的青少年患者,同样也会碰到为此来给孩子开诊断证明准备休学的家长。

对此,王奕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休学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家长应该给有困难的孩子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空间。”

王奕權说,很多家长只顾头不顾尾,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后,急着办休学,往往没有意识到,接下去的问题会更复杂。“比如孩子比同龄人低了一年级,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有新的同学要打交道,他能不能适应这种落差?这些都是家长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没有把问题系统考虑清楚之前,不要轻易替孩子做出决定。”

“当然,如果孩子确诊抑郁症,情况比较严重的,我们也会建议孩子休学缓缓,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好好治疗,情况好转后再重新返校。”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首席记者 张娜 通讯员 冯晓 李彬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