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低血压比高血压更危险!长期过量服药可能会休克
发布时间:2019-05-21 06:00:00 星期二   每日商报

在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不低。很多人认为,医生开具的降压药起效太慢,很多人私自增加药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时候,血压确实降下来了,但身体也随之出现了眩晕、乏力症状。

为此,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黄琪副主任医师建议,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慢慢硬化,且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变差,因此,不能指望降压药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心血压过低更危险,最科学的降压进度应控制在数周至数月最为安全。

70岁大伯给自己“开”了多种降压药

医生表示长期下去可能引发休克

前几天,黄琪接诊了一位过量服用降压药而身体不适的病人。王大伯今年73岁,一进门诊室就能看出他神情紧张:“医生,我的血压很低啊,我太害怕了”。

黄琪问诊后发现,大伯的血压竟然只有86/60mmHg。原来一周前,医生为大伯开具了两种降压药,可大伯服用了一周,发现血压仍不下降,又去药店私自购买了另一种降压药。血压虽然恢复正常了,可却头晕到站都站不稳。

为此,黄琪解释,像王大伯这样私自增加药量的患者,并不少见。如果继续过量服用降压药,很可能会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因此他建议大伯应立即停止服用所有降压药,密切监测血压,待收缩压升高超过150mmHg,再服用降压药物。

“生活中,一般来说我们体内正常血压水平应为舒张压60-90mmHg,收缩压在90-140mmHg范围内。但老年人与我们不同,只要血压值不高出很多,不必过于担心”,黄琪笑着说。

降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龄老人血压略高别心慌

现实中,不少高血压患者吃了降压药却不见效果,因此内心更为着急,情绪也开始导致血压下降困难。黄琪认为,服用降压药后,也有一个发挥药效的时间,从药物进入体内,再到消化吸收,以及代谢等过程,药效才能逐渐显现。如果服药过量,需暂停一段时间,以免出现血压骤降,导致心梗、脑梗等情况的发生,以及摔伤风险。

针对高龄老人降压判定,黄琪给出两点建议:80岁以上的老人,血压在150mmhg以下,属于正常反应;90岁以上老人,血压达到160mmhg同样是正常反应。所以,高龄患者血压稍有升高时,不必过于担心。

另外,也有部分患者的血压会跟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夏季出现血压偏低,冬季血压偏高的现象。“每个人的血压变化都有所不同,自己不能把控病情时,还是要到正规医院进行积极就诊。”黄琪说。

健康生活方式是降压基础

不良生活习惯要尽快改善

对于降压治疗,药物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改善身体的基础。黄琪建议,高血压患者应从饮食、运动、心态、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分别进行改善。

第一,合理膳食,控制能量摄入。多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等,减少脂肪摄入量,烹饪可用植物油代替,同时也减少盐的摄入,做到少糖、少油和少盐;

第二,增强运动,久坐和体力活动不足的人,也会诱发高血压的发病;

第三,保持心情愉悦,由于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通常为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定。如果遇到压力较大时,可向亲戚朋友倾吐或参加业余活动,保持心情舒畅从而稳定血压;

第四,不良生活习惯,例如长期过量饮酒以及吸烟。过量饮酒将会加重高血压病发,损害心脑血管。而吸烟更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增厚,从而导致血管硬化。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包塔娜 通讯员 张弛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