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跃滨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儿童胆总管囊肿、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复杂肛周病变的处理;儿童梨状窝瘘的综合治疗。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 章跃滨副主任医师
腹痛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内科、外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也可以是胃肠道外的疾病,可以是功能性也可以是器质性的。
家长们遇到孩子肚子痛,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吃坏肚子了,这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性腹痛如消化不良、肠痉挛、急性肠胃炎等。但如果腹痛持续存在,药物治疗不能缓解就需要考虑是否有外科情况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科性腹痛,常见的疾病有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等。
还有一种相对少见的腹痛,叫胆总管囊肿。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胆道扩张性疾病,发病率在我国约为1∶1100,女性多于男性。
从幼儿园开始反复腹痛
一查发现是胆总管囊肿
我们病房里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常反复腹痛,大部分时间都是发生在吃东西后,家长以为是孩子肠胃比较敏感,每次都是带到社区卫生院就诊,吃了些护胃药和消炎药症状就好起来了,也就没做进一步检查。
今年上学后,孩子腹痛发作的频率增加,而且症状也加重了,对学习生活影响蛮大,有一次老师提醒家长,孩子的皮肤看起来有些发黄,最好到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家长带着女孩来到我们医院,经过B超检查,发现有胆总管囊肿的存在,这才是引起她反复腹痛的真正原因。目前女孩已经接受了手术治疗,恢复良好。
胆总管囊肿在儿童中发病率不算高,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一疾病呢?首先胆总管囊肿引起的腹痛往往会反复发作,部分抗感染治疗后能好转,家长也没引起重视,容易延误诊治。没及时治疗的胆总管囊肿会因为反复胆管炎引起肝功能异常、增加胆道穿孔风险和后期手术治疗难度;长期的胆道炎症还会引起肝硬化,甚至到成年后还会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
上腹疼痛、皮肤发黄、包块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胆总管囊肿引起的腹痛多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进食后明显,常合并皮肤巩膜黄染,小便色黄等表现,部分严重病例还能摸到腹部包块。所以胆总管囊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腹痛、黄疸、腹部包块。
怎么才能及时发现这一疾病,减少延误诊治带来的伤害?我们建议对腹痛反复发作的孩子,常规进行腹部肝胆B超检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和肝功能化验。
目前,临床80%以上的胆总管囊肿单纯靠B超就能诊断出来。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胆总管囊肿的孩子,我们还可以完善腹部CT和MRCP(磁共振胆道成像)检查,进一步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
这个疾病因为不常见,刚听说的时候家长往往非常焦虑,有些上网搜索治疗方案,结果越看越紧张。
其实,只要规范治疗,胆总管囊肿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
首先,胆总管囊肿一旦诊断明确都是需要手术治疗的,虽然手术复杂难度大,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这一领域较早开展微创手术,并且手术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每月都有全国各地患儿慕名前来就医。
我们科室平均每年治疗胆总管囊肿病例达100多例,有传统腹腔镜微创和先进的达芬奇XI机器人系统微创手术可以选择。胆总管囊肿手术后切口小、恢复快,远期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学习等跟正常人群没有区别。
一旦发现孩子患有胆总管囊肿,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有思想包袱,治愈后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