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今年9月29日是世界第十九个心脏日。每年,世界范围内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上升至2300万人,其中包括心脏病与中风。当今世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健康第一杀手。其实,心血管疾病其实是可以早期防治的,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更加关“心”,便能够变得更长寿、生活更美好,并拥有更强健的心脏。相对于心脏方面的很多疾病,“心衰”的大众普及率相对并不高。
9月29日,浙一心内科在杭州市民健康生活馆组织居民科普活动。在活动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房颤中心主任郑良荣主任医师,呼吁大众重视心衰。郑教授说,心衰患者的心脏就像一只弹性减退的皮球,无法将足够的血量泵给器官及组织,同时器官及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到心脏,进而导致器官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70岁以上的老人中,心衰发病率约为10%,其中20%的患者在确诊1年内死亡。
三个大家要重视的心衰的早期表现
心血管领域专家Braunward教授曾经预言过,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种新流行病。事实上,二者间也存在关联,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房颤和心衰在临床上的确愈发多见。郑良荣教授说:“在浙一我的门诊里,半天时间看40多位病人,总会有一两例是心衰老病人,其中65岁以上患者比较多,男女性别比没有明显差异。他们有些忽视了疾病的早期发病迹象,等到来我这里看病时,有些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很可惜。”
什么是心衰?郑教授解释,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泵,不断地把富有营养的血液泵出,通动脉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如果向血管内补充液体过快、过多,这个泵所抽吸的血液就会突然变多,使其应接不暇;如果泵本身机械故障或老化(冠心病、心肌病等),也会造成泵功能的下降;或者泵后方的动脉血管阻力过高(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泵的工作负荷就会大大增加,长此以往也会影响泵的功能。心脏功能下降后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就出现了心衰。
郑良荣教授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出三个大家要重视的心衰早期表现——
第一,乏力的表现。
早期往往表现乏力,比如说患者这段时间运动耐量特别低,以前爬个三楼好像一点没问题,现在爬个三楼人感觉很累,甚至必须要被迫的休息一下,这个可能都是心脏功能不好的一种表现之一。但是,这种表现我们说不是特异性的,肺功能不好它也会有这种表现。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患者就要关注了,到底是我肺功能不好,还是心功能不好,还是因为其他的一些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排查。比如说,血糖高,代谢性疾病也会引起这种乏力,乏力是心力衰竭的一个早期表现之一,往往是不明原因的这种乏力。
第二,脚肿的表现。
慢性的心力衰竭,会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双脚老是浮肿,但是浮肿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不能说浮肿一定是心衰。不过,如果有浮肿,你就要注意是否跟心脏有关系?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第三,呼吸困难。
早期心衰的患者往往晚上睡到半夜里,觉得好像气透不过来,坐起来休息休息又好了,第二天白天也好了。甚至有的患者表现为咳嗽,晚上睡觉会咳嗽,第二天早上起来又好了。为什么会咳嗽呢?因为心衰了以后肺会淤血,肺淤血会刺激他咳嗽。也有个别的患者莫名其妙就是晚上要咳嗽,然后气有点急,到医院一查,心脏可能结构上也有问题,这种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气促。
气喘不过来叫呼吸困难,老百姓讲就是“憋气憋的厉害”。这种憋气、胸闷往往跟运动量会有点关系。比如说,活动了以后它就明显,或者说晚上睡平了反而更明显,站起来可能会好一点,或者休息了会好一点,这个可能相对来说是一种提示。再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是坐都坐不牢,此时人会很烦躁,我们叫急性心力衰竭,这时除了呼吸困难会咳嗽、咳痰,甚至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就需要抢救了。
总的来说,心衰早期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浮肿、胸闷、气促,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同时出现的。
得了心衰怎么办?
出现了以上的心衰早期表现,患者就医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呢?
郑教授说:“比如说浮肿这种情况下,我们至少要从肾脏、心脏这两方面进行排除。一是做血液、尿常规的化验;二是做心电图、心超,来看看它有没有潜在的基础心脏病。心超可以来评估心功能的状态,如果评估出来跟症状符合的是心脏功能不全的,这个诊断基本上就比较明确了。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衰的作用不大,但是它可以来评估心衰病人或者心脏病病人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的不同,对日后的影响、风险的提示是不一样的,会影响风险和愈后。”
“总之,对心衰的诊断目前医学上诊断有相关的指标,比如说心超,比如说验血,有生化的指标,都可以提示是不是心功能不全,甚至说看它的程度,都可以明确的诊断。而且确诊心衰后大家也不要害怕,治疗药物较多,需要遵医嘱用药,近期也有新药问世。此外,心衰的治疗还包括日常的监测和器械治疗。”
郑教授提醒,心衰患者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饮食中水分、盐分摄取量:盐是饮食中钠的主要来源,大量的摄取能导致心衰患者肾脏排水功能失调,使水肿问题加剧恶化。一般心衰患者水分摄取每天不应超过1.5公升,差不多等于大瓶装的可乐。这其中包括咖啡、茶、汤、粥和服药时所喝的水。注意自己的体重很重要,体重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体内有过多的水分,需要马上调整(如减少水量或增加利尿剂药量)。心衰病人应尽可能少吃盐,多选择新鲜食品,少吃加工食品,不选择含油盐较多的调味品,而改用天然调味品,如香料或柠檬汁等。此外患者也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多吃纤维素,少吃糖分来保护心脏。健康均衡的饮食也能控制体重,不增加心脏负担。
(2)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酒过量和吸烟都对心脏有害,能加重心脏的病情。饮酒过量可直接危害心肌细胞,导致心力衰竭。香烟里的尼古丁更是危害不浅,它能刺激人体产生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变窄,加重心脏负荷,也可损害血管内壁,减少血液中氧气的含量,使心跳加速,让病情恶化。因此,不仅是对心衰患者,而是对所有人,应提倡戒烟限酒。
(3)适当活动与休息:为了协助心脏的康复,患者应逐渐恢复家庭与娱乐休闲活动或回到工作岗位。当然,患者也需要在日常活动中运用保留体力的技巧,从容冷静地面对一天的工作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做每一件事;不匆忙,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做事前后有序,别给自己无谓的压力;就算自己不感到疲劳,也尽量抽空休息片刻;心衰患者也应运动强化心脏肌肉和骨骼,避免肌肉萎缩,而使心衰恶化。
“心脏就像是人体发动机,若发动机动力不足,人也无法前行,防治心衰是你我共同的责任。”郑教授呼吁,请对自己说,对您所关爱的人说“要呵护我的心,以及呵护您的心,此刻让我们开始重视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