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两性>
很多人拖到流脓才就医,年轻女性要警惕乳腺炎
发布时间:2025-10-10 10:22:49 星期五   健康杭州

“医生,我这儿又红又肿,还摸到一个硬块!是不是……得癌了?”32岁的林女士(化名)捂着胸口,满脸焦虑。

最近,她发现左侧乳房突然冒出一个硬块,按压时隐隐作痛,起初以为是乳腺增生并没在意,直到皮肤发红发烫,这才急忙赶到医院就诊,可听到诊断结果时,她彻底懵了:怎么会这样?

断奶五年后仍中招

乳腺炎并非哺乳期“专病”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管甲乳外科门诊应医生为林女士进行了相关检查,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

“什么?乳腺炎?可我已经断奶五年了啊!”

应医生说:“乳腺炎并不是哺乳期的‘专利’,随着社会节奏、压力变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正悄悄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女性。你是我这个月接诊的第5名乳腺炎患者了。”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乳腺炎症,属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常见的非哺乳期乳腺炎还有浆细胞性乳腺炎、特异性乳腺炎,好发于非哺乳期的育龄期经产女性。

号称乳房上的“不死癌症”

身体发出求救信号,尽早就医!

肉芽肿性乳腺炎被称为乳房上的“不死癌症”,在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的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炎,是常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它最让人头疼的是:

➡️来势汹汹:可能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乳房就红肿成“馒头”,疼痛剧烈到无法穿内衣;

➡️伪装高手:肿块硬、边界不清,甚至乳头溢液,常被误诊为乳腺癌,吓得人彻夜难眠;

➡️反复发作:就算暂时好转,也可能突然“卷土重来”,有的患者折腾数年,乳房留下难看的疤痕。

肉芽肿性乳腺炎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当成“上火”或“乳腺增生”,但出现这三种情况一定要警惕:

➡️突发肿块+红肿:单侧乳房突然长出硬疙瘩,位置多在乳头周围,皮肤发红发热,摸起来温度比别处高;

➡️疼痛难忍:不是隐隐作痛,而是像针扎、火烧一样,甚至影响睡觉和走路;

➡️破溃流脓:病情加重时,红肿处可能破溃,流出黄色或血性脓液,愈合后还可能反复破溃,形成瘘管。

不提倡“一刀切”

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优势

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急性期:先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让红肿和疼痛先消退;

✅脓肿期:如果已经化脓,会穿刺抽脓或小切口引流,尽量保留乳房外形;

✅病灶稳定后:对于反复发作的病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中医中药特色治疗: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管甲乳外科应佳可医生师从浙江省级名中医楼丽华主任,得其“四辨合一识乳病”“三机并调消乳癖”“温通散寒治乳痈”及“扶正固本抗乳癌”传承。

“中医治疗在此疾病治疗上有很大的优势,早期及中期通过中药内服、外敷软坚散结、消肿止痛药物,能有效地治疗好此疾病,保持乳房外形,并能让患者免除手术之苦。”同时,应医生也提醒:“治疗周期可能长达3至6个月,甚至更久,千万别见好就停药,否则容易复发。”

做好这3件事

降低中招风险

哪些人更容易得这种“怪病”?目前医学界还没完全摸清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但这几类人风险更高:

➡️刚生完孩子1~5年的女性(激素变化可能是诱因);

➡️有自身免疫问题的人(比如甲状腺疾病、过敏性鼻炎);

➡️长期压力大、熬夜、免疫力下降的女性;

➡️乳头有内陷、破损,或曾做过乳房手术的人。

虽然病因不明,但做好这些能减少风险:

➡️产后别急于减肥,循序渐进调整激素水平;

➡️乳头内陷者平时注意清洁,避免污垢堆积;

➡️少熬夜、少生气,压力大时及时疏导。免疫力差时,疾病最爱找上门!

应医生最后提醒,如果你的乳房出现异常肿块、红肿等症状,无论是否处于哺乳期,都请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杭州市红十会医院(凤起院区)

来源:健康杭州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