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桑拿馆推出“夏季汗蒸排毒养颜”项目,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近期各大医院因过度出汗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多,其中不乏连续汗蒸数小时导致脱水的案例。专家提醒:夏季适当出汗有利于健康,但切勿盲目追求“大汗淋漓”。
“微似汗出”才祛病
一周前,王女士因连续三天在桑拿馆汗蒸超过8小时,出现头晕、心悸症状,检查显示其体内钠离子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无独有偶,哈尔滨市民马先生在桑拿馆连续汗蒸数小时后突发昏厥,送医时血压降至80/50mmHg,诊断为“重度脱水合并电解质紊乱”。
“夏季适当排汗确实有益健康,但过度则适得其反。”黑龙江省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护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刘平说。流汗可以润泽皮肤,保持毛孔通畅,还有助于排出体内废物,舒筋通络,使气血流畅。此外,研究还发现,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
适当出汗还能稳定血压。“运动出汗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目的。”刘平说。
刘平说,中医“汗法”讲究“微似汗出”,如口服汤药、艾灸、推拿等方法都能实现发汗祛邪的目的,一般不会使人大汗淋漓。相反,倘若大量出汗,身体水分流失加快,若不及时补充,就可能陷入脱水状态,使人口干舌燥、小便短黄、神疲乏力、心慌气短,血栓风险也会升高。
刘平进一步解释说,汗液99%是水分,剩余1%包含钠、钾、氯等电解质。大量出汗会造成脱水,脱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这就如同河流中的水流变缓,泥沙容易沉积一样,血液中的杂质也容易在血管内堆积,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汗液会带走大量钠、钾等电解质,一旦身体电解质失衡,会影响神经和肌肉功能,可能出现恶心、乏力、肌肉抽搐、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刘平表示,当排汗过量,超过6小时未及时补充电解质,就可能会引发低钠血症,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严重时还可以导致脑水肿。
警惕四种异常出汗
过度出汗不利于健康,事实上出现以下异常出汗的情况,也是身体在拉响健康警报。
一是盗汗,即睡时出汗,醒来汗止。盗汗常伴有失眠和咽喉干燥、心烦等症状。西医认为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晚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精神压力或某些疾病引起的。中医认为这与阴虚有关。
二是半身汗,也叫偏汗,表现为上半身出汗而下半身不出汗,或者左半身出汗而右半身不出汗。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
三是出冷汗,出冷汗主要表现为畏寒、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肢冷出汗等。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受到惊吓、慌张或休克后。经常冒冷汗的人可能还会伴有怕冷、头晕、饥饿、心慌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低血糖、自主神经紊乱、内分泌疾病及心血管问题,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
四是过度出汗。所谓过度出汗即在安静状态下或日常环境中,全身或某些部位频繁出汗,超出正常的范围。一旦出现过度出汗需检查是否患有多汗症、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等。
刘平提醒,这些异常出汗情况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