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互动>
杭州医生携女出行 紧急救助九旬腹痛老人
发布时间:2025-10-27 09:19:32 星期一   每日商报

“太感谢您了!要是没有您,我母亲真不知道要遭多少罪。”近日,一面印着“医者仁心在,旅途暖意浓”的锦旗,送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综合内科董晶晶主治医师手中。回溯一个月前杭州开往深圳的列车上,这场紧急又温暖的救助,让医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在流动的车厢里悄然传递。

九旬老人突发腹痛

列车广播紧急寻医

当日午后,杭州开往深圳的列车软卧车厢内,90岁的张奶奶(化名)突然面容紧绷,双手紧按左下腹,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同行的女儿和女婿瞬间慌了神:老人餐后已卧床近6小时,多次尝试排便均未成功,此时腹痛不断加剧,连起身都十分困难。

情急之下,家属立刻向列车工作人员求助。很快,车厢内响起紧急广播:“列车上有老人突发腹痛,恳请医护人员前往软卧车厢协助!”

听到广播时,正带着小学五年级女儿休假出行的董晶晶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起身赶往现场,身后还跟着小声说“妈妈我也去”的女儿。“当时没多想,只觉得作为医生,遇到这种情况肯定要上前。带女儿一起,也是想让她看看,力所能及帮人是件有意义的事。”董晶晶回忆道。

凭临床经验诊断

一支开塞露解危机

赶到车厢时,张奶奶正蜷缩在床上,眉头因疼痛拧成一团,好在神志依旧清醒。董晶晶一边轻声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快速向家属询问关键信息:“老人平时身体怎么样?有没有慢性病?今天吃了什么?”

在得知老人无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有长期便秘史,且中午食用了列车上较油腻的午餐后,董晶晶有了初步判断。

由于列车上没有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设备,董晶晶只能凭借多年临床经验,通过查体进一步确认病情。她轻轻触摸老人的左下腹,能清晰摸到一条长形肠管,按压时老人疼痛明显,肠管内还能感受到气体蠕动。“结合症状和查体,应该是长期便秘加上餐后久坐、饮食油腻,诱发了不全肠梗阻,暂时可以排除心梗、胆囊炎等高危急症。”快速判断后,她立刻着手想办法缓解老人的痛苦。

“列车上有开塞露吗?”董晶晶先向列车工作人员询问,在得知没有通便药物后,她马上提出替代方案:“那炒菜用的食用油也行,能临时用来局部润肠。”就在列车员转身去取油时,老人的女婿突然想起随身带了一支开塞露,这让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

“别着急,我教你正确的用法,这一支不能浪费。”董晶晶耐心指导家属,“让老人保持侧卧位,挤入开塞露后先停留30秒,再慢慢去厕所。少量液体外流没关系,千万别直接在厕所使用,那样药效会大打折扣。”在她的细致叮嘱下,家属按步骤操作。十几分钟后,老人成功排出大量大便,腹痛明显缓解,脸上的痛苦神色也渐渐消散。

同时董晶晶结合此次救援经历提醒,高龄老人长途旅行前需评估健康状况再出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应提前咨询医生,随身携带常用药(如退烧、通便、止泻、助消化等药品)及病历;旅途中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物,自备清淡餐食,少量多次饮水,每1—2小时在家人陪同下适当走动;若出现腹痛、胸闷等不适,需立即联系工作人员,保持患者舒适体位,不随意搬动、盲目用药,避免掩盖病情。

两次列车急救

给孩子上“责任课”

“这是我第二次在列车上参与急救了。”董晶晶说,5年前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大班时,她就曾在列车上救助过一名突发胸闷、胸痛的45岁女性乘客。当时同样缺乏医疗设备,她只能通过调低空调、喂糖水、帮乘客减衣等方式缓解症状,并反复叮嘱对方到站后及时就医。

两次列车急救,女儿都陪伴在侧。如今,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常会在班级里骄傲地和同学分享:“我妈妈在火车上救过人!”在董晶晶看来,这不仅是履行医护职责,更是给孩子的一堂“责任课”:“希望她能从这些小事里,明白帮助别人的意义。”

让董晶晶意外的是,此次救助后,老人的女婿特意用短视频记录下全过程,事后还专程送来锦旗。“在医院里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没想到在列车上的一次举手之劳,能得到这么郑重的感谢。”谈及此事,董晶晶语气里满是感慨。

她坦言,在医院外参与急救,医护人员常会面临设备不足、判断难度大的情况,有时也会担心不被理解。“但这次的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当我们主动伸出援手时,这份专业和善意是能被看见、被认可的。这种来自陌生人的理解,对我们来说格外珍贵,也更坚定了我在任何场合都践行医者初心的想法。”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