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没爬山了,今天在外力的帮助下,山路走得很轻松。”今年70岁的杭州市民蔡宝珍高兴地说。她口中的“外力”,是一套外骨骼设备,由一个“束腰”和一对“护膝”组成,“束腰”两侧各有一个电机,为老年人“迈开腿”提供助力。
在杭州,科技正融入银发生活。10月24日,2025年浙江省“科技助老游湖山”暨杭州市“敬老月”科技嘉年华活动在杭州举行。在外骨骼机器人体验环节,50多位老年人穿戴好设备,体验“登山览胜”与“沿湖寻景”两大场景。

潮新闻记者 曹坚 摄
“上山走台阶的时候,膝盖负担不大,感觉步伐变得很轻快,爬山时很省力。”蔡宝珍给出了自己的“体验报告”。
蔡宝珍体验的外骨骼机器人,来自杭州智元研究院。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真正的“黑科技”,在于通过AI深度学习,设备能够感知使用者的体态和行动,继而做出相应动作,实现“心有灵犀”。“它能实现髋关节抬腿助力,行走时肌肉疲劳度能降低30%左右。”该工作人员说。
今年69岁的张康宁穿着外骨骼,沿着西湖走了2公里。“往前走的时候,有一股力量通过腿部在托着我向前走,是健步如飞的感觉。”张康宁一边走,一边向记者分享他的外骨骼初体验。
据了解,此次参与体验的老年人基本在60岁到75岁。这些外骨骼设备来自智元研究院、太希智能、程天科技等杭州本土科技企业,设备整体重量不到3公斤,在AI算法的加持下,增加了辅助加力的顺畅性,提升体验者的舒适感。

潮新闻记者 曹坚 摄
在康养科技市集,强脑科技、骅羲科技、太希智能等20余家企业现场“摆擂”,带来助老的最新“黑科技”,覆盖出行、健康、照护、陪伴等全场景服务。
比如,强脑科技带来了一款可佩戴在头部的脑力欣认识训练系统产品。“这款产品是我们今年刚研发的,能够帮助老年人保持大脑活跃状态,加强日常的脑力锻炼。”现场工作人员说。
杭州遐龄交互智能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了一台搭载六肢机械臂的智能轮椅,机械臂前端配备深度相机和二指夹爪,能通过语音指令完成物品抓取。“这个智能轮椅能抓取水瓶、水果等20多样日常物品,还具备自主移动、避障、健康监测等多个本领,将在今年推向市场。”公司品牌部经理吕海燕说。
“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模式,在杭州加速照进现实。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今年以来,努力为科技养老产品找场景,目前已为20余个科技养老产品匹配应用场景和用户,一座综合性康养生活方式体验中心——银发西溪Mall也正式开放,成为融合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未来养老体验场”。
“我们将持续探索科技助老新模式,推动更多适老科技产品在居家、社区、机构的布局,让智慧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