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的降压药,我到底吃没吃?”“工作太忙,好像中午的抗生素又忘了……”“睡前该吃的药,这会儿才想起来,还能补吗?”
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
漏服一两次药,听起来是件小事,但对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或是正在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患者来说,小小的疏忽可能会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当“漏服”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安全应对呢?

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能否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来服药,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遵医嘱用药,包括“按时、按量、按疗程”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保证药物发挥最佳疗效的基石。
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世界卫生组织的《长期治疗依从性:行动的证据》报告中指出,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平均约50%。这意味着,有一半的患者未能完全按照医嘱服药。
药物的疗效,它是需要在我们的血液和组织中维持一个稳定且有效的浓度。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安全水位:按时按量服药,水位高度稳定,能保持在有效治疗的范围内;如果漏服药物,水位就会下降,药效可能减弱;而擅自加倍补服,水位又可能暴涨而超出警戒线,可能导致副作用甚至中毒。抗菌药物不规律使用更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导致失效。

然而现实中,难免会因各种原因而不慎忘记定时服药。当您发现自己漏服药物时,请记住3个通用原则:
1.不要慌张:漏服一次药物,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立即导致严重后果。
2.不要擅自加倍:除非有明确的医嘱,否则下一次服药时,不要因为“弥补”而服用双倍剂量。这会大大增加药物中毒风险。
3.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中点原则”决定是否补服药物,即两次用药时间的间隔一分为二处为节点,如果漏服时间在节点前,可立即补服,如果漏服时间已超过节点后,不要补服,直接按照原计划服用下一次的剂量即可。

“中点原则”并非适用所有药物,对于某些特殊药物,错误的补服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以下几类药物需要特别对待:
降糖药:漏服降糖药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但补服不当则可能引发低血糖,特别是随餐服用的降糖药,若错过用餐时间较久,一般不建议补服;
免疫抑制剂:对于器官移植患者,漏服免疫抑制剂,就像为免疫系统打开了攻击的缺口,可能引发急性排异反应,甚至导致移植失败。需高度重视,尽可能避免漏服,如漏服1天以上的免疫抑制剂,请立即联系移植团队进一步处置。
药物种类繁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千差万别。当您对自己漏服药物后的处理方式有任何疑虑时,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处理漏服只是被动的“补救”,主动预防才是上策。
1.善用工具:使用一周分装药盒,提前将一周的药量按顿分好,还可以设置手机闹钟或使用用药提醒APP。
2.简化用药方案:如果觉得用药方案太复杂,可以与医生沟通,看是否能调整,以减少服药次数和种类或通过药学门诊进行用药重整。
3.家人协助:请家人帮忙提醒和监督,尤其对于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
正确服药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虽然看似日复一日的小事,却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请科学对待,谨遵医嘱,规律用药!
供稿:丽水市卫生健康委、丽水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科) 刘诚睎
审稿:丽水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王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