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正浓,山间板栗熟了
不少人趁着好天气进山“寻宝”
可你别说
这小小的板栗
还真能让人“吃苦头”
杭州东新街道的莫大伯(化名)就因为太心急,徒手掰野板栗,结果手上扎进四十多根刺,疼得直冒冷汗,最后还是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把“刺猬手”给解救出来……医生一边拔刺一边感叹:“徒手掰板栗,您真是个‘狠人’!”
新鲜板栗刺坚硬细小,可能携带细菌、真菌等,如果扎进皮肤或者刺入双眼,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处理。
别让“甜蜜收获”变成“带刺麻烦”
板栗树高大、果实带刺,采摘时需做好全面防护:
佩戴宽边帽或安全帽,避免被掉落的栗果砸伤头部。
穿长袖衣裤和防滑鞋,防止被枝干刮擦或地面湿滑摔倒。
戴手套是保护手部的重要环节,建议选择耐磨、厚实的园艺手套或皮质手套,既能隔绝尖刺,又能避免手部被枝干刮擦,也可用工具(如长柄夹子)辅助捡拾。
眼部的防护也不能少,若不小心被板栗刺刺伤眼睛,可能会患上真菌性角膜炎,严重时会影响视力!
秋季的“营养宝库”,可别吃错
板栗虽然归类为坚果,但它更像是天然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抗性淀粉,升糖慢,饱腹感强,特别适合控糖人群适量替代米饭。
板栗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含量也十分丰富,守护人体的健康。
在中医看来,板栗性甘温,入脾肾经,有益气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腰腿无力的朋友适当食用。
不同人吃板栗,有不同讲究
板栗虽好,但并非人人都能随意吃。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不同,食用时的注意事项也有所区别。
✅ 普通人:每天建议不超过8颗,吃了板栗记得减点米饭哦(约12颗=1碗饭热量)。
✅ 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量建议控制在2~3颗,吃完记得测血糖,主食要相应减少。
✅ 老年人&小朋友:消化功能较弱,老人每天不超过5颗;3岁以下宝宝建议碾碎后喂食,防止呛咳引发危险。
食用板栗,这些事项要注意
01.搭配禁忌
板栗与部分食物同食可能会带来不适。比如和羊肉同食可能引起上火;与豆腐一起吃,会影响钙的吸收;和柿子同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引发胃部不适。
02.烹饪方式
推荐选择蒸、煮、煮粥等清淡做法,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板栗的营养成分。像糖炒板栗、油焖板栗等做法,会额外添加糖分和油脂,容易增加身体负担,建议尽量少吃。
03.消化问题
板栗淀粉含量较高,过度食用可能会引发胀气,消化不良者更应减少食用。
临睡前一小时内最好不要食用板栗。夜间肠胃蠕动减慢,此时吃板栗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腹胀或消化不良,影响睡眠质量。
04.选购与储存
挑选外壳光滑无破损、无虫眼、颜色均匀的板栗,避免选外壳发黑、发霉或有裂缝的。
将板栗放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潮湿或暴晒,防止发霉变质。
供稿:拱墅区卫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