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新术式让晚期卵巢癌患者收获“意外之喜”
发布时间:2025-11-03 10:02:20 星期一   杭州日报

“术后已接受4次化疗,没想到还长胖了!”和卵巢癌抗争了6年的邓女士(化名),于今年7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医生应用支架法肠转流术替代了传统造口,让患者在术后恢复中收获了“意外之喜”。

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科室副主任于爱军介绍:“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生存率最低、复发率最高,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处、体积小,多数患者早期没有典型症状,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卵巢癌超根治术是晚期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标是达到R0切除(术后肉眼无残留)。当肿瘤侵犯肠道需行直肠切除吻合或多处肠管修补时,常会引发最凶险的并发症——吻合口瘘,即肠道缝合处破裂导致粪便渗漏腹腔。

“面对癌细胞广泛转移并侵犯直肠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如何在根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术后生活质量和避免二次手术?”于爱军说,这是困扰妇科肿瘤医生近20年的临床难题。

为预防这一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预防性人工造口,俗称“粪袋口”。“这一术式虽能保护吻合口,但代价很大。”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副主任医师邢洁解释,患者需长期携带造口袋,并面临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等风险;此外,患者还须在术后化疗期间或化疗结束后接受第二次手术来还纳造口。“不仅可能再次发生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还会增加手术风险,甚至导致肠道功能长期异常,延误必要的术后化疗。”

为解决这一难题,于爱军团队借鉴并创新性地应用了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教授发明的支架法肠转流术。

邓女士在手术后的“意外之喜”,正来自该术式在妇科肿瘤领域的成功应用。“这种创新术式为晚期妇科肿瘤伴肠道转移的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于爱军表示,目前团队还在不断探索,未来将把这种创新术式应用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在患者第二次减瘤或复发后的手术中,如需要做保护性造口,也可采用此法替代常规的保护性造瘘手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叶佳裕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