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渐浓,甜糯的柿饼和开胃的山楂登上了不少朋友的“必吃榜”。但这些应季小零嘴暗含食用风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近期就接诊了一位患者,只因她把这些食物当作正餐,竟在胃里“养”出一颗直径8厘米的巨大结石。
柿饼和山楂片当饭吃,吃出胃结石
45岁的王女士是一位中学教师,平日工作繁忙,顾不上吃饭的时候,她就吃柿饼和山楂片来充饥。这样的习惯保持了一个多月,王女士开始频繁感到饭后腹胀,即使吃得不多也像胃里“塞了东西”。她以为只是消化不良,于是自行服用了健胃消食片,但没有什么效果。
一次家庭聚餐之后,王女士突感剧烈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不止,家人紧急将她送到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生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和症状,果断安排了腹部CT检查,结果触目惊心:胃腔内可见一枚巨大结石,直径约8厘米。这块“石头”不断摩擦胃壁,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鉴于结石巨大坚硬,且已引起明显症状,医生评估后为其采用了内镜下碎石取石术治疗。目前,王女士现已康复出院。
医生建议这样吃更健康
消化内科副主任李国栋主任医师介绍,每年秋冬季节,科室都会收治不少胃结石病例,大多是饮食不当导致的,例如空腹吃了大量的柿子、山楂、黑枣等。
这类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及果胶,鞣酸会在胃酸环境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物,它再与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素等成分聚合成团,最终形成了胃结石。
胃结石不仅会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还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肠梗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那要如何防治胃结石呢?李国栋建议:首先要避免空腹食用柿子、山楂等鞣酸含量高的食物,最好在饭后食用,且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吃的时候最好去皮,因为果皮中的鞣酸含量更高。同时不宜与海鲜、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同食,建议间隔至少2小时。
初形成的胃结石可以通过饮用碳酸饮料或药物治疗等方式溶解,但如果结石较大较硬,需进行内镜下碎石治疗。目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开展的内镜下碎石取石术,是微创治疗方式,患者恢复快、痛苦小。
李国栋特别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更应注意饮食选择,避免过量食用易形成结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