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红马甲”们默默奉献 传递着温暖、善意和满满的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4-10-31 10:13:49 星期四   都市快报

9月25日,都市快报推出点赞“最美医院志愿者”征集活动,一个多月来,不少读者和我们分享自己就医时遇到的暖心故事,并将身边遇到的暖心志愿者推荐给快报。这些“红马甲”的默默奉献,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和善意,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前期征集今天结束。接下来,工作人员将核实推荐信息和事迹,初选出具有典型性的志愿者,适时在橙柿互动App上进行展示,敬请期待!

俞伟正:

“做好事不要挂在嘴边 要用行动”

63岁的俞伟正是浙江省中山医院志愿者服务队的管理员,很多医生和患者都对他非常熟悉。

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每天早上7点不到,医院门诊大厅都能看到俞伟正的身影。一年365天从不间断。

有朋友曾问他,退休了为什么不在家享享福,还要这么辛苦地跑来跑去?俞伟正说,最早萌生当志愿者的想法是在2017年,当时去吴山广场游玩时看到了一面雷锋墙,上面记录的事迹让他很是触动。

那一年,俞伟正在城北碰上一起餐馆爆炸事故,他毫不犹豫地冲进现场救人,被评为“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

“我是党员,国家给了我荣誉,我更加要以身作则,好好为人民服务。”俞伟正说,自己不好意思在家闲呆着,就想到了去医院当志愿者。

他先后去过浙江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浙江省中山医院当时还没有志愿者,便决定“身先士卒”,去组建一支新的队伍。

在俞伟正的带领下,浙江省中山医院的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目前已经有60多位成员。俞伟正作为“管理员”,除了自己参加志愿者服务,还要带好这支队伍,有志愿者遇到困难,比如家属生病了、经济有困难,俞伟正都会伸出援手。

从2018年至今,7年来俞伟正提供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8000小时,多次获评中山医院志愿者功勋奖。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爽气、勇敢,做好事不要挂在嘴边,要用行动。”

在很多志愿者心里,俞伟正就像“老大哥”一样,温暖、坚定、可靠。他说,自己会将志愿服务工作一直做下去,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云祥:

“爱心义剪”走进了医院

72岁的杨云祥是浙江医院的一名退休职工。2018年,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投入运营,他便第一时间加入了浙江医院“五四”志愿者团队,至今已累计服务时数近2500小时。

杨云祥每周活跃在医院自助挂号、胃镜室等岗位上为患者提供就医引导和帮助。疫情期间,了解到住院病人理发困难,他每天到各个病区为患者提供“爱心义剪”服务。

“老人家,您想剪什么样的发型?”“剪到这个长度可以吗?”杨云祥拿出自带的理发工具,耐心细致地询问老人需求,一边精心地为老人修剪头发,一边亲切地和他们拉家常,让理发的过程变得不再枯燥。

6年来,杨云祥累计为医院的700余人次提供“爱心义剪”。他尽己所能运用娴熟的技术,让患者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细致的服务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一推一剪暖人心,爱心义剪送真情。杨云祥多年来还为自己所在社区的老人们提供义剪服务,受到社区居民广泛好评。他常常说:“给老人家理发的时候,刚好可以陪他们聊聊天,每次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我都感到很有意义。”

卢桂芬:

志愿服务之余还去陪伴孤寡老人

78岁的卢桂芬,自67岁起便投身于浙江省中医院的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13000小时。

她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病人都充满耐心和关怀,无论是为残疾或盲人病人引路,还是为年长或行动不便的病人推轮椅,她都以最温暖的笑容和最亲切的话语给予他们最大的安慰和支持。她的行为不仅为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在无形中传递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卢桂芬把志愿者服务当作自己的责任和工作。2018年,她丈夫痛风发作,住进浙江省中医院。她在照顾好丈夫的同时,仍坚守在志愿者服务的第一线。对她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患者们能早日康复,解除病痛的烦恼。

卢桂芬的善心和奉献远不止于此。作为前社区党支部书记,她一直结对帮扶孤寡老人吾大妈。连续数十年坚持为吾大妈送米送菜,风雨无阻。尽管吾大妈如今已搬离社区,住进了养老院,卢桂芬仍然时常前去探望。

尽管年事已高,卢桂芬依然坚持每周二、周四、周六都在医院参加志愿服务,她表示:“只要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帮助有需要的人!”她的这份坚持和奉献,不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共同为社会贡献力量。

黄永新、朱水仙夫妇:

有生之年 再为群众多做点好事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再做几年吧,做到80岁,在有生之年再为群众多做点好事,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为人民服务最开心了!”

黄永新、朱水仙夫妇从2012年浙大儿院“护佑童心志愿者之家”成立一直服务至今,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长达12年,黄永新是杭州市功勋志愿者,朱水仙是“护佑童心”志愿服务队的终身功勋志愿者。

夫妇俩是志愿者中的“学霸”,对各志愿者岗位应知应会,掌握各类志愿服务技能。

“别人问我,如果我都不知道,那要难为情的。”被老伴拉着加入志愿者团队的朱水仙,总是第一时间学习就医流程、机器系统、线上功能的更新和调整,每次还要用自己的市民卡和手机先试过一遍,才放心指导病人,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

为了更好更细致地服务,黄永新主动去了解并学习“如何绑定医保亲情账户”(不用户口本教你一分钟绑定孩子医保电子凭证),并收藏在手机里,提供给有需要的家长。

黄永新说:“当看到这些因为子女看病焦急忙慌而忘了带医保卡或遗失医保卡的家长,解决困难后长舒一口气时,我们觉得这就是志愿者存在的意义,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在协助挂号时,黄永新和朱水仙会根据患者的需求提出合理的建议,比如有时候眼科号挂完了,他们会根据平时学到的知识和长期服务累积的经验,指导患儿家长挂相关的科室,比如近视门诊或眼睑门诊,同样也能看上眼科专家。

早晨6:40出发,中午11:30以后回家,十余年来,他们俩请假的次数屈指可数。“要说是什么支撑我们坚持下来,那就是病人每一句‘谢谢’了。这十余年来听到的‘谢谢’,比前半辈子听到的加起来还要多!”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林琳 吴双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