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这些疾病不要错过夏天这个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2-08-22 11:17:53 星期一   每日商报

冬病夏治 让35岁的她由“寒”变“暖”

小清(化名)今年35岁,结婚已经6年了,但喜欢孩子的她至今“小腹平平”,迟迟没有动静,她为此苦恼许久。

小清每月的生理期都不准,早在三年前,她的月经周期就从正常的一个月推迟到两个月,甚至出现过三个月才来一次的现象,经量也明显减少,经血呈深褐色。但“心大”的小清,以为这是正常现象,病情一拖就拖了两年。

小清是做财务工作的,单位和家两点一线的平淡生活,一般晚上十点左右睡觉,早上七点左右起床,自认为作息规律、睡眠质量优秀的她,在工作的时候还是会经常感觉困乏,有时候看着数据就会开始发呆,注意力无法集中。出现了几次工作失误之后,心情愈发焦躁。而到了冬天,小清的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畏寒,同事偶然说起的一句“你看起来好憔悴,是不是身体有问题。”这让小清慌了神。

今年初,小清开始寻求西医帮助,医生检查过后发现小清的促卵泡刺激素很高,建议服用性激素做人工周期治疗。根据医嘱,小清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但出现胃口差食欲下降、大便溏稀、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这让小清又气又无奈,于是就自行停药了。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了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周志英的门诊求助。

周志英仔细查体后发现,小清面色暗黄无华,舌淡胖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属于阳虚气弱、寒湿凝滞体质。通过自配的妇科专用药粉予以专病特色的少腹灸和八髎灸,辅以温经汤、八珍汤等中药,达到温阳益气、调补冲任、散寒通络、扶正培本的目的,使小清这类阳虚寒性体质在夏季得到充分补养,储存阳气,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季,也能“温暖”过冬。

同时,周志英建议小清一周进行三次针灸,十次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小清面色慢慢红润起来,连续三个月的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正常,再调理一段时间,计划将备孕提上日程。

周志英表示,中医上常说,百病生于寒。炎热夏季尤其“三伏天”自然界的阳气最为旺盛,此时是采用温阳益气药物及针灸温通阳气、祛除寒邪的最佳时机。若夏季人体得不到阳气的“输入”,很容易导致冬季的宫寒,进而引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一系列妇科问题。“冬病夏治”是一个非常适宜的调养方法。

周志英介绍,冬病夏治对宫寒女性疗效好,具有扶正固阳、调补冲任的作用。妇科中除了月经不调的疾病可进行冬病夏治外,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孕前调理等都可治疗。

和烦人的咳嗽说“拜拜”! 磨人的老慢支终于缓解了

“现在我气不喘了,人也不烦躁了,十几年来从没有这么神清气爽过。”经过冬病夏治的治疗,何阿姨(化名)终于“摆脱”了整日咳嗽的烦恼。

今年54岁的何阿姨患慢性支气管炎十余年,每天都被气喘咳嗽所困扰。尤其是一到冬天受冷空气的影响,发作得更厉害,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的现象。

为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每次发作她都要去医院住院治疗打点滴,可出院后又复发了。反反复复情况一直未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每逢冬季她都不敢出家门。

因为整天整夜的咳嗽,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睡眠质量,何阿姨还出现了失眠、心神不宁的症状,这让她苦不堪言。“咳嗽咳得整个五脏六腑都出来了。”这是她常向别人抱怨的一句话,也是老慢支患者最常见的痛苦经历。

忍无可忍的她听说冬病夏治能治疗自己的疾病,便走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高峰的诊室寻求帮助。高峰为何阿姨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何阿姨是因之前的急性支气管炎未痊愈,导致伤及了脾胃转为慢性。一到冬季寒冷时节,外部邪气刺激,容易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

因为何阿姨“经久不愈”,高峰选择了“黄元御加减下气汤”结合脐疗的特色方法对她进行综合治疗。高峰根据何阿姨的舌苔、脉象,调整了药方,并将药材碾成粉末,用黄酒调制成药饼,结合生姜、艾草,在她的肚脐处进行灸疗。这种方法不仅比口服用药更安全,在“冬病夏治”期间治疗效果也更明显。

何阿姨连续3年在“三伏天”期间接受治疗,身体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冬季基本不怎么咳嗽,吃药打针频率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转好,人也精神了不少。这让何阿姨喜不自胜,困扰自己多年的顽疾终于有所缓解。今年冬病夏治期间,何阿姨又来到了高峰的诊室进行治疗同时向他表示感谢。

高峰介绍,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的效果。除了老慢支,还有体虚易感冒、慢性鼻炎、非急性期哮喘等疾病也可用冬病夏治治疗顽疾。

过敏性鼻炎反反复复 “冬病夏治”解决问题

王先生(化名)今年45岁,是一位患有4年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生活中深受鼻炎问题的困扰,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过,病情也未见好转。

一到冬季,王先生的鼻腔受冷空气的刺激,鼻塞、阵发性打喷嚏、流涕等一连串症状接踵而来。每次出门,他什么都可以不带,但必带纸巾。晚上睡觉,鼻塞的王先生只能张嘴呼吸,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第二天,不仅鼻子不舒服,咽喉也随之受到影响。

到了盛夏,办公室、家里、车中、商场都开了空调降暑,虽然凉快,但王先生却“无福消受”,因为吹空调时间过久后,他会鼻痒鼻塞,流出清水样鼻涕。严重时,还会出现头痛头晕、气急胸闷,那几年他被过敏性鼻炎折磨得苦不堪言。

听闻同事提及冬病夏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很好,便在三年前前往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门诊。经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张全爱诊断,王先生是严重过敏性鼻炎患者,适合贴三伏贴,张全爱在他的大椎、风门、肺俞、督俞等穴位贴上膏药,并建议他在每年初伏、中伏、加强伏及末伏各贴一次,连续贴三年。同时叮嘱他少食生冷、少熬夜。

每年到三伏的头伏,王先生便早早预约了冬病夏治门诊,坚持三年之后,他明显感受到每年发作的次数在减少。鼻腔开窍呼吸顺畅之后,王先生感觉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张全爱表示,过敏性鼻炎以虚寒为特点,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足的时候,此时是最适宜“冬病夏治”, 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以温补阳气,散寒驱邪,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王先生从小易感冒,乃肺气不足的表现,工作强度大,长期熬夜,较为辛苦,长期透支身体,免疫力降低。阳虚气弱、肺气不足、卫表不固,风寒得以乘虚而入,侵犯鼻窍,故鼻窍壅塞。三伏贴多选用温阳通络药物,贴至特定穴位后可通宣开窍,固护卫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易受寒邪侵袭,则鼻炎渐愈。

张全爱说,除了像王先生这样的过敏性鼻炎,还有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鼻炎及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叶歆 见习记者 江晓微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陈岩明 陈瀛 郑皓嘉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