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2022年夏天杭城的气温不断刷新着历史纪录,“烤验”着市民的神经,但奔跑着的人们却无所畏惧并乐此不疲。
8月8日,2022杭州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在上城区体育中心火热举行。在“迎亚运”的浓厚氛围中,杭城13个赛区以全民亚运赋能挑战赛的模式联动开展,八大挑战内容结合了杭州亚运会项目。这场运动狂欢,旨在号召更多的市民积极投身全民健身行动中,让运动融入生活,让健康如影随形。当天,全市万片免费或低收费体育场地对外开放。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运动的热爱——通过运动,他们不仅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还收获了爱情、增进了事业、结交挚友,在挥洒汗水、释放荷尔蒙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A 从初学时的恐惧到树立信心 10岁的她成了“万米小泳士”
“妈妈,我今天游泳进步了30秒!”8月8日,在游泳班上刚进行完100米自由泳测试的初初(化名)从泳池里探出脑袋,一脸兴奋地和妈妈陈非说着。
“坚持就是胜利!”泳池边的陈非伸出大拇指,向女儿比了一个大大的“赞”。
从3岁开始,初初展现了和别的女孩子不一样的地方,精力旺盛、不爱睡觉、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亢奋,甚至被医生诊断为抽动症。学习儿童脑科学的陈非知道,精力极度旺盛的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耗能、养成运动的习惯,从而提高专注力和学习力是健康成长的关键点。
但在选择运动时却犯了难,孩子太小,对抗性运动或技巧类运动不适合,该怎么办?陈非想到了游泳。游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促进儿童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陈非试着给孩子报了游泳培训班。初初5岁时,开始了她的游泳生涯。但这对一个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作为一名初学者,从“0”到“1”的过程是最受罪的,也是最难坚持的一段时间。
学游泳从熟悉水性开始,双脚离开平稳的地面跃入泳池中,水的压迫感也让初初感到恐慌,将头浸入水里,黑暗未知的环境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害怕,但勇敢聪明的初初慢慢摸索、熟悉、克服。
度过了对水的排斥阶段后,正式进入到动作姿势学习阶段。从憋气到学习腿、手的姿势再到换气,呛水和泳镜进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练习过程的繁琐缓慢也让初初产生了畏难心理。在一旁陪着孩子学习的陈非看到这种情况,鼓励着她先去体会自己的感受,然后完成动作。每次课程结束,陈非也会和初初交流心得进行复盘,“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想放弃的时候‘推一把’;在孩子有成就感的时候,拿出放大镜放大成果给孩子看,树立她们的信心。”陈非表示。
初初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之后,熟练地掌握了游泳技能。现如今,拥有五年游泳经验的她,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一把好手”,不仅游得速度快,而且姿势变化多样,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各种泳姿都能“切换自如”。通过测试,初初顺利进入到少年宫万米营的队伍中,暑期每周六次的高频率练习,让她学期累计总游距已经高达22750米,成了当之无愧的“万米小泳士”。
“原先孩子的体质很差,学习游泳之后,感冒发烧减少了。如果孩子愿意,我也会长期培养她这份兴趣爱好,让她爱上运动的感觉,养成运动的习惯。”陈非表示,长期游泳滋养了孩子的大脑前额叶,可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各种情绪,对孩子活泼开朗个性和坚持不懈品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运动健身就要从娃娃开始。
B 两条平行线的交汇有种神奇力量 他们因运动收获了爱情和另一半
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相约健身房,让汗水浸透全身;或在周末的晚上,到西湖边来一场暴走,现在,已经成为了小白(化名)和老公的生活日常。
小白是一名电视编导。她说30岁之前,从未想过运动除了赋予她健康的体质、开朗的心境之外,还能让她收获爱情。直到她认识了同样热爱运动的梓铮(化名)后,两条平行线慢慢拉近靠拢,最终交汇,不得不说是,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身高178厘米的小白,在大学时就热衷各种运动,跑步、篮球、羽毛球都不在“话下”。但工作之后,由于任务繁重,时间成为她难以支付的“成本”,运动开始淡出她的生活。平时两点一线的生活规律让她觉得已成为了习惯,但内心对此却又无比抗拒。直到5年前的一天,她对着镜子里长满痘痘的自己暗下决心,要找回运动的自己!之后,小白每天都去健身房,固定一个小时,两个月时间,体重从146斤降到130斤。
当体重下降的时候,就是爱情到来的时候。
两年前,小白经人介绍认识了梓铮(化名)。聊天中,小白得知梓铮是位体育老师,平时也爱好运动,有着共同的爱好,话题自然也多了,两个人越聊越投机,第一次约会,两人一拍即合将地点选在了北高峰。这是小白毕生难忘的一段登山经历,当她爬不动时,梓铮会拉着她一起走;累了的时候,梓铮贴心地递上水和纸巾,暖意渗透在每一级向上的台阶上,每一个细节中,一点一点打动着小白。
之后,住所离得很近的两人,晚上也会相约一起跑步、散步、去健身房、打篮球、骑自行车,或是周末在西湖相约来一场19公里的“玫瑰”路型徒步,在认识的第10个月,他们结婚了。
“我曾无数次幻想过我未来的妻子是什么样的,而你符合我对未来另一半的所有幻想。”梓铮笑称,世上有两种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感情,一种是相濡以沫,一种是你我刚好合适,他和小白属于后者。
结婚之后,两人穿着情侣健身服去健身房,会互相拍摄一些锻炼花絮小视频留作纪念,拥有国家级健身教练资格证的梓铮总是会传授小白一些有效锻炼的动作,小白每次也是认真学习,对着爱人,她既甜蜜又崇敬。
小白说,“爱情因欣赏开始,因心动相恋,因陪伴相惜,正是因为运动让我们打开了爱情的大门,互相影响并走在积极的道路上。”
现如今,已经怀孕5个月的小白,会通过游泳等一些非激烈性运动强身健体,相较于其他孕妇更加注重锻炼,小白表示,运动让我在压力大的时候,能很好地进行释压,心态会更加积极,给了我好的生活状态,最弥足珍贵的莫过于获得一份平凡却又不平淡的爱情。
C 从“相互不爽”到“彼此成就” 羽毛球助力创业兄弟实现梦想
当下代表着低脂少油的“轻食”系列广受年轻人的追捧,也促发了无限商机。35岁的肖杰和38岁的罗凯皓创业合伙人这两年在“轻食”的赛道上干得风生水起,而让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小伙“结缘”的却是一种年轻人中流行运动——羽毛球。
肖杰是一名自由摄影师,尤其擅长美食的拍摄。因为工作时间自由,肖杰每天会抽出两小时进行锻炼,尤其喜欢打羽毛球。
2019年10月的一天,肖杰像往常一样来到体育馆与朋友一起打球,却发现之前提前约好的场地竟被别人占了。一查,原来是系统错误导致双方都显示成功预约了该场地,但大家都不肯退让,场面一度陷入僵持。
“看对方态度强硬,我也咽不下这口气,就和他吵了几句。”最后,在旁人的劝解下,双方以对战的方式共享场地,这才结束了争吵。
比赛中,对方精湛的球技让肖杰赞叹不已。“我对球技好的人自带‘光芒滤镜’,而且有几次‘模糊球’,他也算我赢,我觉得这人还是有胸襟的。”一场球下来,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隔阂全消,还互加了微信,约定“下次再战”。肖杰也知道了对方叫罗凯皓,是一名西式烹调师。
此后,在罗凯皓的带动下,肖杰的球技也越来越好,两人也变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通过罗凯皓的朋友圈,肖杰发现他除了爱做美食,还对食物配比及营养很有研究。有一次,罗凯皓说他想经营一家当前热门的“轻食”餐厅,因为自己懂得营养搭配和选材,在菜品方面占优势。但是苦于没有渠道宣传推广,担心餐厅开业后没有客流量。
而梦想拥有一家摄影工作室的肖杰一听,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发挥自己摄影、视频剪辑、图片精修的技能,既能帮助罗凯皓解决宣传推广的难题,也能在大家都爱的“轻食”产品上为自己的作品做广告。
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创业。罗凯皓负责菜品搭配和选材制作,肖杰则负责设计餐盒海报、拍摄菜品样图和店铺视频,同时发布至各个网络平台。食材新鲜、营养搭配合理,特别是手绘的餐盒和手拎带颇具特色,餐厅瞬间在网上火了,还有不少餐饮商家主动找到肖杰要求进行摄影合作,两人都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现在,肖杰和罗凯皓在为事业奔忙之余,仍然会时不时走上球场对抗一番,这是他们放松身心,保持创业活力的最佳方式。从最初的“互看不爽”到如今的“彼此成就”,两个年轻人因为羽毛球成为了兄弟,也成就了各自的梦想。
D 杭漂退休老教师一度生活抑郁 广场舞让她找回了精彩人生
踮脚转圈、踢腿抬手,一招一式舞姿优美动人;眼神灵动、笑脸盈盈,一颦一笑尽显端庄典雅……第一次见宋丽霞的人,都会被她的优雅气质所吸引。
宋丽霞今年60岁,退休之前是一名教师。8年前,她从辽宁来杭州帮女儿带孙辈,初来时,南北饮食、气候差异令她极度不适,而陌生的环境和听不懂的方言让她一度消沉,情绪低落。
每天一起床,宋丽霞就开始忙碌,买菜、洗衣服、搞卫生、照顾孩子……晚上女儿女婿下班回家晚,她还要热饭菜,枯燥辛劳的生活让她痛苦不已。因为迟迟不能融入,这位曾经备受他人尊敬的“老教师”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之前在老家,街坊邻居都尊称我为宋老师。这里大家只知道我是孩子的外婆,我好像没有名字一样,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社区新组建了一支排舞队,热爱文艺的她便报了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一点基础都没有。面试的老师看我手脚还算协调,就让我加入进来试一试。”因为自身不错的条件加上日后的勤学苦练,宋丽霞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成为了西溪里社区嘉年华舞蹈队副队长,经常和队友们参加演出和比赛。
现在每天听着美妙的旋律起舞,充实的生活让她逐渐从低落忧郁中走了出来。“女儿女婿都说我现在像换了个人一样,之前总是唉声叹气,如今越活越年轻了。他们也非常支持我,每次比赛前的道具、服装都替我购买搭配好。”
有了家人的理解支持,宋丽霞重拾信心,变得越来越开朗乐观。她会将学到的动作和自己的想法融合,为整体效果添光增彩;不厌其烦地分解每个舞蹈动作,认真纠正新队员的手势、脚部位置,耐心细致。
如今,宋丽霞还加入了模特队、柔力球队、健身操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日常还一起结伴去游玩、拍照,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她不再孤寂。她说,她很喜欢杭州这座城市,风景优美、人们文明素养高,还有非常浓厚的运动氛围;她也很感谢跳舞对她生活带来的改变,不仅认识了一群胜似姐妹的朋友,也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E 年逾八旬的她坚持打太极拳22年 不仅摆脱病魔还能“紧急避险”
“我打太极拳已经22年了,你看我现在身体多硬朗!”虽然年过八旬,翠苑街道保亭社区的陆先玲身姿矫健、说话中气十足。自2000年起开始打太极拳,如今耍刀舞剑样样精通。
每天上午7点,总能在小区公园见到陆先玲的身影。她先打一套杨氏经络太极拳,再舞一套太极剑,风吹日晒从不缺席。每天两个多小时的锻炼让她身强体壮,精神抖擞。
谈起为什么喜欢打太极,还坚持了那么多年。陆先玲笑着说,是太极让她摆脱了病魔,享受精彩生活。
“你别看我现在精神状态不错,性格大大咧咧的,其实之前身体很差,还患有抑郁症。”陆先玲说,多年的身体病痛和心理疾病让她备受折磨,整个人提不起精气神。同伴见她整日郁郁寡欢,便拉着她一起打太极锻炼身体,转移注意力。
一开始,陆先玲也是抱着“散散心”的目的加入太极队,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心境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很明显感觉腰椎不痛了,身体整个经络通畅了许多。因为抑郁症导致的睡眠不佳也改善了,竟然难得能睡整觉。”这些改变令她欣喜不已,陆先玲从此打太极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锻炼不仅让她身体越来越强健,也增强了她的反应能力。有一次,陆先玲不小心跌入了小区附近的河道,河水有十几米深,因为刚下过雨,水流湍急。不会游泳的陆先玲并没有慌张,凝声屏气,冷静地寻找着身边的支撑物。在发现前方有桥墩后她立马双手抱住,整个人仅靠手臂的力量支撑着保持平衡,直到路过的行人将她拉了上来。“换成以前,我肯定坚持不了那么久。每天的太极锻炼让我养成了沉得住气、遇事不急躁的性格,也增强了我的身体素质,让我更有耐力。”
随着自身能力技巧的提高,陆先玲也参加了多场太极拳比赛,斩获奖牌十余枚。她还向他人义务教授太极拳,让更多人感受太极拳的魅力,获得了杭州市“优秀教练员”的称号。
如今,热心开朗的陆先玲还成为了保亭社区的居民代表,协同社区一起建设幸福家园。她说,运动不仅使她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也让她重拾信心,享受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