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别人发胖是在身上,而我却‘肥’在心脏上!”今年70岁的翟先生(化名)无法进行较大强度的活动,因为他的心脏比平常人“肥胖”。
近年来病情愈发严重,翟先生平静时都会胸闷气短,心悸不适,甚至会突然晕厥,身体濒临崩溃。更让翟先生难受的是,一路陪伴他求医问药的女儿也查出同样的疾病。
心脏不适多年还“连累”女儿
翟先生年轻时就有胸闷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却不以为意。直到大约十年前,翟先生在一次工作时突然晕厥,急忙送医后检查发现心脏有问题。
医生通过心脏彩超发现,翟先生是患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脏肌肉过度肥厚),同时有二尖瓣反流,已达中重度。据介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特征为心室肌“肥胖”,典型者在左心室,室间隔肥厚居多。
当时,医生建议翟先生立即手术,但他惧怕开胸手术,认为胸闷等不适还可以忍受,所以拒绝治疗。但近年来翟先生不适的症状逐渐加重,连走路都有些困难,威胁到生命。
翟先生自己不适,也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儿,因为医生说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没想到,怕什么就来什么,年近40岁的女儿也出现胸闷等症状,检查发现,她也患了和父亲同样的疾病,也需要手术治疗。
一家有两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都需要做开胸手术,这让全家人的压力倍增。
通过多种途径,父女得知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崔勇团队,采用微创的方式可以让心室肌“减肥”。
医生经评估后认为,翟先生病情更为危重,决定让翟先生先行治疗,并一次手术解决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反流两个问题。
新手术方式给父女的心脏“减肥”
崔勇介绍说,浙江省人民医院率先在国内采用微创经主动脉瓣入路完成morrow(左室流出道疏通术)的医院,这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治疗的标准操作入路,手术切口小,治疗效果更佳。
术中,崔勇团队在翟先生右腋下开一个近4cm左右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先是完成左心室流出道疏通——心室间隔心肌切除(心室肌“减肥”),接着进行二尖瓣修复。手术过程顺利,保住了翟先生的自体心脏瓣膜。术中超声显示,心脏梗阻完全解除,所有瓣膜活动良好,术后复查结果满意。术后第9天,翟先生顺利康复出院。受到鼓舞,不久前,其女儿也接受同样的手术,手术达到了预期。
崔勇表示,相对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患,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该疾病的表现是心脏肌肉过度肥厚,导致心脏往外泵血的通道梗阻,在运动时更为明显。罹患这类疾病,初时虽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但病情会慢慢加重,同时导致瓣膜功能的问题出现,甚至有晕厥、猝死的风险,这也导致翟先生多年来一直都有胸闷、心悸、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甚至晕倒过数次。
“对于有明显活动后胸闷、气短、胸痛,特别是有晕厥史以及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的人,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以排除是否患有肥厚型心肌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乃至猝死的发生。”崔勇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