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药品漏服如何“补救”? 千万不要“擅自加倍”
发布时间:2022-02-18 07:25:00 星期五   每日商报

杭州的丁大爷今年72岁,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刚被诊出高血压时,医生就千叮咛万嘱咐要他遵医嘱按时吃药,可他却一直保持着“随性”的态度,想到了就吃,忘记了也就罢了。

他总想着自己有这么多年高血压的经验,光靠自己的感觉就能判断需不需要服药。直到最近他感觉血压有些控制不住,忽然重视起了吃药,如果漏吃了一次,就会马上补吃双倍的药量。

然而,丁大爷的身体状况却不似自己原先的预想,不仅血压变得高低反复,他还时常觉得头疼胸闷。在家人的陪伴下,丁大爷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正是这种自以为是的“恶补”式吃药法害惨了他。

吃药需遵循“按时定点足量”原则

擅自加倍服用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一般来说,服药应严格遵循医嘱与‘按时、定点、足量’的原则,既不能擅自增减药量,也不能擅自停药。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服药的人来说,规律服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浙江省中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范婷告诉记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人们难免会出现一两次漏服的现象,这种时候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如果漏吃了一次药,需要补上吗?如果要补,又要怎么补呢?

事实上,人在服用药品后,药品在体内的浓度会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而对于长期规律服药的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会逐渐达到一个稳定而有效的浓度,只有使药品浓度维持在安全有效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对病症的治愈有所帮助。如果不规律服药,很容易会导致人体内的药物浓度过高或者不足,浓度过高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浓度不足又往往会使治疗无效。

因此,服用药物一定要规律,一旦发生漏服,也切不可随意补服或者在下一顿加倍服用,尤其是那些安全剂量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氨茶碱、地高辛等。

这些药物的剂量一旦加倍,很可能会使得血药浓度超标而引发中毒。

“补服”药物有原则

范婷表示,患者在服用药物时,无论是一天多次给药,还是一天一次给药,理想情况下都应该是尽可能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服用,以求血药浓度的稳定。但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漏服药物时,首先应该判断漏服会不会对病情造成影响。

比如那些罹患需要严格维持治疗药物浓度的疾病患者(如癫痫患者等),漏服药物可能会造成很大影响,应尽早补服;如果是一直都较为规律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因为长期服药,体内已形成了稳态的血药浓度,偶尔漏服一次对于治疗的影响不会很大,到下次服药时按平时剂量服用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遇到需要补服药物的状况时,都应遵循科学的药物补服原则。

●1天服用1次的药物

当天发现漏服,应立即补服,如果次日才想起来,则不需要补服,维持正常的时间和剂量第二日继续服用即可。

●1天服用多次的药物

需要考虑用药的时间间隔。如果漏服时间未超过用药间隔的1/2,应立即补服,下一次仍按照规定时间服用常规剂量。如果漏服时间超过用药间隔的1/2,则无需补服,按照常规服药规律即可。

举例来说,比如有一种药需要每天早晨6时与晚上6时分别服用,那么这种药的服药间隔就是12小时,服药间隔时间的1/2就是6小时,正好可以以中午12时作为分界点。早上6时的药漏服后,如果上午发现,可以立即补服一次;如果发现漏服时已经是下午了,就直接跳过,在晚上6时按照常规剂量服用药物即可。

●连续漏服数次的患者

如果药物的半衰期较长(如临床不少降压药),重新建立起稳态血药浓度需要较长时间,此时患者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切不可想当然地自行按照原剂量服用。

范婷提醒,现在有不少身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一天内可能需要服用好几种药,如果担心自己忘记服药时间,可以事先准备好分类药盒,将一天内需要服用的药物分类规整;同时,可以用手机或闹钟设定服药闹铃,提醒自己服药;也可将药瓶放在较为显眼的地方,在瓶身或药瓶遍用纸条彩笔等备注服药时间与方法,以便形成良好的服药习惯。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通讯员 陈岩明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