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家中“顶梁柱”突发脑干梗塞 生活不能自理
发布时间:2021-12-13 10:04:14 星期一   都市快报

36岁的董先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经商,今年2月15日早上,突然出现头晕,讲不出话来。休息几小时后,病情越发严重,连四肢都无法活动。惊慌失措的妻子连忙将他送往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脑干梗塞。

尽管当地医院努力治疗,但入院第5天,董先生脑干梗塞再次发作,医生全力救治才稳定了病情。检查发现,董先生椎动脉上面有一个夹层动脉瘤,瘤内的血栓逃逸出来,堵塞了远端脑干的血管,造成了脑干梗塞的严重症状。由于当地手术条件有限,董先生身体状况也不耐受手术,今后生活可能无法自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妻子顿时泣不成声,2个年幼的孩子懵懵懂懂,不知道家里的顶梁柱坍塌了……

为了寻求更好的手术治疗,董先生的家人带着他从新疆阿克苏出发,开车跨越4630公里奔赴杭州,找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叶祥明主任。叶祥明主任仔细询问了董先生的情况,安排他入住望江山院区脑病康复病区,由洪乐凤主任团队负责制订董先生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刚入院的董先生肺部感染,反复出现咳嗽,咳痰能力差,不能自主进食,无法言语,双上肢均不能抬举,双下肢均不能站立,只能卧病在床。突如其来的大病也让董先生感到特别沮丧,经常郁郁寡欢,对康复治疗也提不起劲来。在洪乐凤主任、娄玲娣护士长带领的医护团队的耐心疏导下,董先生重新拾起康复的信心。

随后,他开始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经过1个月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可以经口进食糊状物,在完善吞咽造影检查确定吞咽功能有效恢复后,顺利拔除鼻胃管,再次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

经过2个月的呼吸训练、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体外震动排痰治疗、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董先生由最初的咳痰无力,到咳痰能力的提高,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渐渐的,无法言语的董先生,会说“好,谢谢,饿了”。尽管只能说出几个字,但让陪伴身旁的妻子激动不已。又一个月,董先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口齿越来越清晰,能够简单说出3至5句话。

之后,经过物理疗法、针灸、电动起立床、床旁踩车、四肢联动等相关运动功能训练,董先生的右上肢可以抬举过头,右手可以灵活抓握,左上肢也可以抬举至前胸,左手能自由伸展,休息时间还能自己玩手机和家人朋友视频聊天,和病友一起下象棋。

随着身体明显好转,脑干功能逐渐恢复,各项化验指标都达到正常水平,处理脑干梗塞的“元凶”——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时机到了。董先生被转至浙江省人民医院朝晖院区神经外科,由神经外科主任助理高法梁带领的医疗组团队为其制订了治疗方案,完善了脑血管造影,结果证实为“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手术由高法梁副主任医师亲自主刀,成功进行了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董先生返回脑病康复病区继续康复训练,经过积极综合治疗,他可以独自站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家人、医生、治疗师、护士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8个月的治疗,董先生终于康复出院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煜锌 通讯员 蒋一娜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