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浙江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成立
发布时间:2019-10-19 13:12:38 星期六   健康频道

肺癌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双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浙江居民健康和生命。为推动肺癌的早诊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助力分级诊疗和“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10月18日,浙江医院成立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ntegrated Lung Cancer Center,简称iLCC), 同时也是全省首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评审的iLCC示范医院。

浙江推进iLCC,目标是建立省级、地市级、县域级三级防控平台。会上,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毛伟敏表示:“我们组织了多家医院的临床专家及药剂、心理等方面的专家共同论证并制定完整的评审标准,只有评审合格的医院方可挂牌启动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浙江医院是全省第一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评审的iLCC示范医院,希望发挥标杆作用,让更多的医院了解到肺癌诊疗一体化对医院和患者带来的切实帮助,进而实现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诊疗更全面,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

诊前中后,“链条式”服务

在传统诊疗模式下,患者确诊时间长,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诊疗时绕弯路,患者无法享受到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此外,科学康复指导不足,致使患者身心负担无法疏导,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浙江医院副院长黄勍栋强调:“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成立后,将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打造为一个紧密的‘链条’,期望通过智能、高效的筛查诊断技术,院内外多学科团队(MDT)合作诊疗以及患者康复关爱,为肺癌患者带来涵盖全病程的一体化诊疗方案。同时,我们将通过‘紧密’和‘共赢’的上下级医院合作模式,建立联动平台,每月做一次远程MDT会诊和疑难病大查房等,推动同质化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此外,在浙江省抗癌协会的组织下,还会定期进行疑难肺癌病例的讨论学习,由病理科专家评估是否精准检测,药剂科专家评估是否合理用药,康复科专家评估恢复状态,更好地保证诊疗水平。

那么患者在浙江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都能获得哪些服务?具体而言,在诊前即筛查诊断阶段,患者可以体验人工智能筛查,并一站式完成专病挂号、胸腔CT、穿刺、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可以更快拿到基因检测结果,此外还可享受优惠价格。在诊中及MDT多学科会诊阶段,首次将MDT团队扩面,不仅有呼吸内科、胸外科、放射科,还有药剂科、肿瘤内科、营养科、心理科、康复医学科、实验室等科室,为单一科室无法诊治的疑难病例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基层患者通过便捷的远程会诊,就能享受一流水平的优质诊疗服务;在诊后即患者康复与关爱阶段,由医、护、药共同建立电子随访平台,扫一扫就随访,不仅可以减少医护工作量,还能提高随访效率减少丢失率。此外,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教育、营养护理、运动康复知识以及心理疏导等康复指导。

智慧引领,创新发展

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LCC)诊疗模式落实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患者获益的同时,实现多方共赢。对国家而言,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地,形成医联体,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医疗开支,合理运用医保资源。对医院而言,进一步提升精准诊疗的能力,避免浪费患者自身资源,从而提升口碑影响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经济负担,也是当前社会重大民生“痛点”。为切实降低癌症死亡率,更好满足人们群众健康需求,国家在提升抗癌药可及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加快创新药物审批上市、医保目录更新、“4+7”带量采购等。当前,在“4+7”试点城市,患者每月仅需几百元就能用到经典原研一代肺癌靶向药,随着“4+7”扩围,全国癌症患者将享受到同质化的诊疗水平与质优价廉的药物,未来可期。

2019年,是浙江医院建院65周年、三墩院区建院1周年的重要时刻,浙江医院正以崭新的面貌“为大众健康全力以赴”。以智慧为引领,打造“未来医院”,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基于信息系统一体化的共享协同,建立起大城市中医院-社区-家庭之间无缝转诊体系的“西湖模式”,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智慧化”不仅给医院内部带来质的变化,还能帮助医院与健康服务生态体系加强互动联系,扩展医院的辐射边界,推动同质化医疗发展。


来源:健康频道    作者:    编辑:邹卓琪

 

0月18日,浙江医院成立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ntegrated Lung Cancer Center,简称iLCC), 同时也是全省首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评审的iLCC示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