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杭州网讯 11月4日,“心系百姓,皮肤科医师主导下的皮肤美容的N个热点”,2017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CDA)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防晒与护肤”,该主题贴近民意,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防晒篇:李利教授解读《中国皮肤防晒专家共识》
辨一辨 “光”的好坏
“除紫外线(UV/UVR)外,共识还强调了可见光和红外线对皮肤的危害。”李利教授指出,地球表面的日光分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光三种,其中紫外线约占6%,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约占42%。以前防晒只注重紫外线,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可见光和红外线皆可达到皮下组织,对皮肤造成损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利教授强调,人造光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李利介绍,根据波长范围和生物学效应,将UVR分为3个波段,波长越短,杀伤力就越大。短波紫外线(UVC):穿透能力弱,不能到达地球表面。UVC可以破坏细胞生物膜,损伤DNA,杀灭微生物。主要在医院用于消毒。中波紫外线(UVB):可穿透大气层,占地表UVR的5%,易被玻璃阻,是晒伤的原凶。长波紫外线(UVA):占地表UV的95%,UVA穿透能力强,可透过薄衣物、玻璃等,并可穿过皮肤表皮,到达真皮层,可谓“无处不在的杀伤力”。
UPF和SPF是什么?
共识还解析了如何正确辨别防晒产品的功效、标识的问题。评价织物对UVR的防护性能是紫外线防护系数(UPF),UPF值越高防护效果越好。李利教授强调,UPF > 50以后,增加UPF值对人体防护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国纺织品的UPF值最高标识为50+。当UPF值 > 40,且UVA的透过率 < 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照射产品”。
而在评价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发生日晒红斑的能力时,则用日光防护系数(SPF)标准,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效果越好。
哪种防晒方法更高明?
李利教授强调,国际指南中首先推荐的是规避性防晒和物理防晒法,其次才是防晒霜防霜。
规避性防晒:就是要避开紫外线最强的时段。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紫外线指数(UVI),用以表示日光紫外线强度。一天中中午时分UVI最高;四季中春末和夏季UVI最高,而在地域上,海拔越高,UVI越强。另外,海边沙滩、雪地、城市高层建筑的墙面或幕墙玻璃、汽车窗玻璃、地面硬化,如沥青/水泥路都会反射紫外线,从而增加UVI值。因此,李利强调,室外活动要注意规避UVI数值高的时段和地点,或在树荫、山坡阴面从事户外活动。
遮挡性防晒:即用遮阳伞、太阳帽和衣物等织物,直接遮挡日光。李利教授介绍,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就越强,防晒效果越好,她建议选购UFP > 25, UA透过率 < 5%标识的织物产品。她进一步强调,帽檐的边长最好在7.5 cm以上,才有较好的防晒效果。在选择太阳镜时,李利教授推荐覆盖全部UV的遮阳镜,并尽量减少蓝光和紫光透过。镜面足够宽大能完全遮盖眼睛和眉毛。镜片以深色为宜,但不宜过深以免影响视觉。
防晒化妆品其中一种是无机防晒剂,就是粉末、二氧化碳、氧化锌等,安全性较高,但因其颗粒太大,涂抹后影响美观,某些企业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纳米级的物理防晒剂,但随着颗粒的减小,其安全性也大打折扣。所以,李利建议孕妇应慎用纳米级物理防晒剂。另外一种是有机防晒剂,近此年,由于技术的进步,改善了其易过敏、易刺激皮肤的弊端。
共识中还强调了抗氧剂的重要性。日光对皮肤的损伤实际上是通过氧化反应起作用,因此,在防晒产品中加入抗氧化剂,可以抵消对皮肤的损伤。
吃啥防晒?千万别“掉沟里”
李利强调,口服药物或食物补充剂,通过对抗光氧化损伤、修复细胞膜和DNA、减少炎症反应等途径,可以减轻光损伤。但是无论是药物还是食物,有助防晒的,也有“助纣为虐”的,以下正反食物要记牢,千万别“掉沟里”。
她推荐防晒食物:胡萝卜素、多酚、青石莲萃取物、益生菌、硒、大豆异黄酮、巧克力、咖啡因、必需脂肪酸等。药物:维生素C/E、烟酰胺、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等。
相反,另一些药物或食物具有光感性。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雌激素类、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维A酸类等;食物如灰菜、茴香、苋菜、芹菜、无花果、芒果、菠萝、木瓜等。在阳光下长时间活动时应注意避免食用或接触光感性物质。
防晒霜你用对了吗?
防晒产品如何选择?“没有紫外光,就不用防晒剂”,李利强调,在室内完全封闭的房间,不需要防晒剂。但是如果靠窗(因紫外线可透过玻璃,尤其是长波紫外线)、或娱乐场所(霓虹灯也有紫外光),需用防晒,选用低倍数的防晒产品即可。
在室外活动时,当紫外线指数≤2时不需防晒;当紫外线指数>2,如果在树荫下活动,就选中等程度偏低防晒,如果直接在阳光下活动,可以选稍高倍数的防晒。李利强调,选择适宜的防晒产品,并不是防晒倍数越高越好。因为防晒剂倍数越高,其化学成份、防晒剂浓度越高,对皮肤可能造成负担。
擦防晒霜的时间很重要。李利提醒应参考共识中对控防晒霜的详细规定,出门前15-20分钟擦,之后每隔2-3小时重复擦。她推荐每次大致一分币大小,涂满全面部,具体应参照产品说明书。
那么防晒霜什么时间清洗?需要用卸妆油清洗吗?李利强调,脱离了日光环境,就应洗掉,清水或洗面奶即可。但抗汗防水的产品,需用卸妆油。
儿童防晒讲究多
研究显示,晒太阳是儿童补钙的主要方法,每天1-3次日光浴,10分钟/次,完全可以满足要求。李利教授指出,晒太阳也要“科学晒”,建议尽量避免早上10点和下午4点之间晒太阳。如果6个月以下的婴儿,主张用遮挡性防晒,到6个月到2岁时,尽量不用防晒剂,如必须要用,也使用低倍防晒剂。
李利还推荐了一个简便易操作的方法,确定是否适宜晒太阳。如果儿童在阳光下阴影的长度短于身高时,不宜室外活动。
护肤篇:七位大咖谈皮肤保养
重防晒,但要理智防晒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郑志忠教授提出“科学护肤,合理防晒”的观点。他指出老化是一个生理过程,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延缓这一过程,但要到医院或其他正规机构去听取专业意见,而不是美容院等地方。另外,他强调护肤也要遵循中医所说的以内养外的理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赖维教授指出,共识是根据国内国外的研究制定,其中很多参考了国外的数据。但各国人种肤色不同,白种人易患皮肤癌,并不适合于黄种人,所以,赖维强调,防晒很重要,但也不要看的太严重。
赖维强调,儿童防晒很重要,但也不能“因噎废食”。阳光与儿童维生素D的合成,骨骼的生长、钙的转化吸收息息相关。儿童需要晒太阳,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晒太阳。在晒太阳时,赖维建议应做好防晒工作,前文提到的防晒方法皆可采用。
另外,对于被认为更加安全的孕妇和儿童防晒用品,赖维强调,并适合所有人。对于没有皮肤问题的普通人,建议还是以普通产品为宜,不必过于执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赖维教授
如何选择遮阳伞?
赖维指出,遮阳伞其实就是对光线的遮挡与反射,主要是看透光情况,其透明度非常重要。比如玻璃可以阻隔UVB,但是阻隔不了UVA,所以一些光敏的疾病跟UVA的关系很大,晒黑也跟UVA关系很大。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顾恒教授补充道,所有的织物,都有专门检测防晒指数,只要达到检测标准,是合格产品,就是把有防晒效果的遮阳伞。
所以,在购买遮阳伞时,应关注其防晒指数,建议选购UFP> 25,UA透过率 < 5%标识的织物产品。
防晒可防斑,不祛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指出,防晒对于已经产生的日晒斑只能起到一定的抵挡作用,但不会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所以如果出现因为日光导致的皮肤状态改变,比如黄褐斑,或者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多型日光疹,那需要治疗了。
赖维强调,产生色斑后防晒工作更重要,可防止其继续加重,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有很多方法可以祛斑,但他建议治疗应到皮肤科去,医生会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
郑志忠指出,黄褐斑现在困惑很多女性,尤其中年女性。现在有些医生或美容院号称可以治疗黄褐斑,激光一打,黄褐斑全部治掉,但却并不了解黄褐斑形成机理。黄褐斑会恢复发,如果光掌握这个技术,不了解发病机理,就不是好医生,只是会治疗手段而已。治疗后如何避免它再复发,如何巩固治疗效果,这才具有真正意义。
赖维进一步强调,这种医生不仅不是一个好医生,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因为皮肤科医生不仅是医疗美容的主导者,同时也是皮肤护理的主导者,教大众护肤知识的应该是皮肤科专家的工作。
防晒倍数越高越好吗?
赖维指出,有机跟无机的防晒剂都可增加防晒倍数,要达到越高的防晒的效果,一个是使用更多的防晒剂,二是通过技术的改进,技术的改进也包括了工艺、新原料等。假如没有新技术,只能增加防晒剂,特别是化学防晒剂(有些是光敏的)。另外过高的防晒剂对皮肤细胞会产生影响,虽然目前防晒剂一般评价是安全的,但随着含量的越多,其安全性就被质疑,所以防晒倍数并不是越高越好。
太阳镜用久了要换吗?
赖维指出,太阳镜是有色玻璃,我认为它只要是这些物质没有衰减就没什么问题,就不需要更换。
如何走出皮肤美容行业的误区?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辛教授认为,当前的美容市场,第一个是要降温,第二个要升温。降温的是不科学忽悠。美应该是多样性的,一个90岁的老太太一点皱纹都没有,满头黑发那是妖怪。所有的女性跟章子怡一样也不美,男的也是那样。
第二个要升温的是科学的、适度的、发乎自然的,符合人体生理的这些美容、护肤,及皮肤管理,需要升温。
赖维强调,将你的皮肤交给皮肤科医生,听取专业意见,因为他懂得这些东西,对你好还是不好,需不需要。
重视健康管理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教授强调皮肤健康管理的几个方法。首先是急括无创皮肤检测,确定皮肤属于油性、中性、干性、敏感性还是混合型。
“目前的医学手段包知医学护肤品、化学治疗、激光治疗、注射美容,这些、都要根据不同的肤质,不同的皮肤疾病,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医美手段。”何黎认为,健康皮肤的标准是皮肤光滑细腻有弹性,皱纹和你的年龄是相当,皮肤不敏感,没有皮肤病。如何维持皮肤的好状态,就是皮肤健康管理。
当然,具体到很多皮肤问题,比如痤疮、敏感性皮肤、色斑问题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技术,起到治疗、美观、预防一体化的作用,这就是皮肤健康管理,是皮肤科医生非常倡导的技术和理念。
男性应如何保养皮肤?
郑志忠教授指出,男性皮肤保养同样重要。
首先,清洁皮肤,比如说每天洗脸,洗多少次,干性、油性皮肤怎么洗脸。他不建议使用器械、碱性产品洗脸,因为有可能会破坏皮肤屏障,让皮肤失去保护。碱性产品洗了以后很干净,把脸上的油腻都洗掉了。但是皮肤上正常的皮脂是保护皮肤的,不应该把它去的干干净净,建议用清水或较温和的洗面奶洗。
其次,洗完之后要马上用护肤品,用洗面奶与沐浴露,配量表中含有皂基的尽量少用,因为它是碱性的,对我们皮肤有一定破坏性。选择用中性偏酸性的比较好,有氨基酸一类的洗面奶或者沐浴露相对比较好,这是皮肤清洁。
另外,皮肤保湿、润肤,男性一样要注意皮肤保湿。“饮食要合理均衡”,郑志忠强调,胶原蛋白粉等对于补充蛋白质没有特殊功效,如果肠胃病患者反而易过敏,发生荨麻疹等。
秋冬季如何保养肌肤?
何黎指出,在秋冬季皮肤容易出现干燥与皮肤敏感,因为换季时,外界温差变化,气温低皮肤水分会被带走一些皮肤易干燥。皮肤干燥要加强保湿,特别对于干性皮肤者,容易患皮炎、湿疹还有银屑病者,更要加强保湿。要注意使用保湿剂。
另一方面,易引起皮肤敏感。因为换季节时,它对皮肤神经血高反映性会增加,导致皮肤敏感,在遇到冷、热,或者擦普通化妆品时,皮肤会出现灼热感,刺痛感。经过皮肤科实验和验证的医学护肤品,就可以改善我们敏感性皮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