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晓泓 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心血管疾病是主要致死原因。近年来,医学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真正“危险的肥胖”是藏在腹部深处、包裹着内脏的脂肪,它是引发心血管问题的“隐形杀手”。
2型糖尿病患者需减去多少内脏脂肪,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近期,我们团队在国际期刊《脂质与健康疾病》(《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给出了明确答案。
研究累计纳入2020年4月至202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随访超过1年的316名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在随访前后分别进行内脏脂肪面积(VFA)测定。根据内脏脂肪面积变化百分比[∆VFA,(%)]将患者分为5组。
研究发现,当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减少超过14.82%,可显著降低未来10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仅如此,内脏脂肪面积的减少还能改善各种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例如改善各种血脂紊乱,降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踝臂脉搏波速度,而这些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物,这说明减少内脏脂肪面积可以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
内脏脂肪面积(VFA)的检测可以通过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技术,但这些技术价格昂贵、耗时较长,不适合广泛应用,临床上还可以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
生活中,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辅助治疗有效减少内脏脂肪——
坚持有氧运动:如跳绳、快走、游泳等,是减少内脏脂肪的有效方法。
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主食“换粗”:用杂粮、薯类代替精米白面;严控糖分:限制含糖饮料、糕点、糖果;补足优质蛋白:多吃鸡胸肉、鱼、虾、鸡蛋、豆腐;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延缓糖分吸收,增加饱腹感;远离反式脂肪:少吃油炸食品、含人造黄油的食品。
管理压力和睡眠:长期的压力和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体内皮质醇激素失衡,进而影响脂肪代谢。
戒酒或严格限酒:酒精本身就是“空热量”,极易促使脂肪堆积在腹部。
药物治疗:如奥利司他胶囊、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玛仕度肽等。其中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玛仕度肽具有较强的减少内脏脂肪和心血管保护作用,适合患有心血管疾病或伴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但所有药物均有副作用,切勿自行使用,务必咨询内分泌科医生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