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雄 浙大儿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小儿整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小儿烧伤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专业方向:小儿先天畸形如唇腭裂、唇裂手术后畸形、面横裂、鼻畸形等手术治疗;小儿烧伤的治疗、烧伤瘢痕的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各种难治性血管瘤和淋巴管瘤。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 赵雄主任医师
烧烫伤是引起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二大原因,各种因素引起的烧烫伤不仅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巨大痛苦,还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热液烫伤是儿童烧烫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在门诊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看护人抱着宝宝泡奶,热水泼在孩子身上;抱着孩子做饭,小孩扭动后滑落到灶台;孩子拉扯桌布后打翻热汤;跌坐在盛有热水、热油的容器内;出于好奇抚摸高压锅蒸汽口等。
今年7月初,我接诊了一个2岁的小男孩,家中大人吃饭时把一壶刚烧开的茶水摆在桌上,男孩在桌边玩耍时不慎碰翻了水壶,滚烫的水正好当头泼下,全部浇在孩子的面部和脖子处。
孩子当场疼得大哭,家长立即把孩子送到医院急诊。经检查,孩子烫伤面积达10%,为深二度烧伤。
我们为孩子进行了清创,将坏死的组织清理干净,之后用人造皮覆盖伤处,这种治疗方式的好处是不用每天换药,既可以减轻孩子的痛苦,又能减少感染风险,加快愈合速度。
幸运的是,经过12天的治疗,孩子恢复得很好,面部和颈部几乎没有留下疤痕,顺利出院。
这些烧烫伤风险生活中常见
如何做好安全防范
除了热液烫伤,火焰烧伤引起的烧伤创面更深,并且容易合并呼吸道损伤,病情往往比较严重。儿童火焰烧伤的原因通常有:无成人监护下使用明火;燃放烟花爆竹时发生意外;煤气爆炸;往酒精灯添加酒精时未熄灭火焰;电瓶车违规充电引起自燃等。面临火情,应迅速撤离火场,在扑灭身上明火前,不奔跑、不呼喊,以免增大火势,灼伤气道。创面降温、覆盖保护的同时,就近送医。
跑步机履带磨擦伤合并有灼伤和挤压伤,多发生在双手,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往往伤及多个手指,皮肤全层甚至肌腱受累。此类创面常需要手术清创或植皮干预,以免愈合后瘢痕挛缩引起手指功能障碍。建议家长不带儿童进入成人健身房,正确使用儿童健身器械。
化学烧伤大多是打翻或误服含有腐蚀性的酸、碱溶液引起。一些家长将去污剂、管道疏通剂、高浓度消毒剂装在饮料瓶中并随意放置,儿童缺乏分辨力,误将其当作饮料喝下,会导致口腔、咽喉、食道腐蚀灼伤。家中的腐蚀性物品务必放置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若腐蚀性液体不慎沾染皮肤,应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携带致伤物尽快送医;不慎吞服时,可使用大量清水反复漱口,饮用蛋清或牛奶保护食道、胃黏膜,尽快送医。
有的孩子出于好奇,将手指伸进插座孔,用嘴咬正在充电的充电线,拿着硬币、钥匙等金属物品触碰漏电的电动车电瓶,可能导致电击伤。为避免电击伤,应更换安全插座,对儿童进行安全用电教育,远离危险电源。
烧烫伤后怎么办
牢记“急救五字诀”
如果孩子不慎发生烧烫伤,一定牢记“急救五字诀”:冲、脱、泡、盖、送。
冲: 即使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创面半小时。可以尽快带走伤处热量,减轻烫伤深度,有效止痛。需要注意的是:冲洗时控制水流速度,以免冲破疱皮,可以冲洗创面旁边正常皮肤,让水流至烫伤处。没有流动自来水时,可以使用其他能够降低创面温度的方法,如湿敷、冰敷等。
脱:即去除创面表面衣物。初步冲洗后,安抚患儿情绪,轻柔移除创面表面衣物,可以进一步阻断热量传递、检查受伤范围。该过程尽量保持疱皮的完整性,必要时使用剪刀剪开衣物。若是火焰烧伤,贴身衣物与皮肤发生粘连时,应到医院后由医护人员处理。
泡:将烫伤的部位浸没在干净的冷水中10-30分钟,可以缓解创面疼痛,进一步散发热量。适用于四肢部位的烫伤,躯干、颜面部位使用清洁的冷水毛巾反复湿敷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使用自来水即可,不需另外放入冰块,浸泡过程中注意观察儿童体温及状态,留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其他的不适感。
盖:使用清洁的毛巾或衣物覆盖创面,轻柔固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创面,避免送医途中摩擦、碰撞,产生二次损伤,增加创面感染几率。千万不要在创面上自行涂抹酒精、酱油、牙膏、蛋清、香油、炉灰等物质,不仅会刺激创面,引起感染,影响预后,也会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和病情评估。
“送”:即送医院救治。对小面积烫伤,没有明显水疱的,可居家护理;烫伤面积较大,创面持续有渗出,在家庭急救的同时,准备将患儿送医。大面积烫伤的患儿非常容易出现休克,需要就近送医,尽早开通静脉补液,待病情允许时,再向烧伤专科医院转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烧烫伤治疗专业性强,尤其是儿童烧烫伤,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适用方法,建议听取专业烧伤医生的治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