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一个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人,在几乎没有征兆的前提下,突然死亡。旁人除了叹一句世事无常,生死由命之外,并无感觉。但如果心脏有着高危风险的人,无疑步步惊心。如今的徐先生谈笑风生,但谁曾想到,半年前,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家人猝死 IT精英下了一个决心
35岁的徐先生从事IT行业,在他的家族里,曾有多人不明原因猝死。年初体检时,徐先生被查出“心脏病”。徐先生立刻来到浙医二院心内科就诊,经过浙医二院党委副书记、心脏中心副主任项美香教授评估,确诊徐先生为“肥厚性心肌病”,并且有猝死家族史,属于猝死高危人群。项美香教授建议他植入体内自动除颤仪,然而徐先生对手术顾虑重重,觉得自己年纪轻轻、身体底子好,签字拒绝了除颤仪的安装。
但是,猝死的风险,令他寝食难安。半年后,徐先生又回到了浙医二院起搏器门诊,项美香教授为他成功植入了体内自动除颤仪,并且这个小机器具有远程监测功能,即会把异常的心跳和除颤治疗等信息传输到特定的服务器并报告医生,医生可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
半夜惊魂 体内“读心器”发神效
就在植入除颤仪后的第3个月,远程监测系统记录到报警事件:体内除颤仪检测到了夜间睡眠中的徐先生突发了室颤,体内除颤仪立刻作业,把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徐先生事后得知,深深庆幸,就此与死神擦肩而过。
项美香教授解释:心脏性猝死,就是心脏病导致的心脏骤停伴意识丧失,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如果不及时抢救,多于1小时内死亡。
“心脏性猝死大多发生于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幸存者等患者,其猝死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增加5到10倍。”项美香教授说。这些年,她接诊了太多发生过心脏骤停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脏骤停的案例。
“心脏病的晚期阶段就是心力衰竭,这和恶性肿瘤相比,不会有生存期的判定,所以更让人麻痹大意,治疗干预一拖一犹豫,危险就悄然而至。”项美香教授说。
心脏停跳 抢救黄金4分钟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维持我们血液循环的‘泵’。心律失常极其危险,会使心脏无法产生有效射血,就如同‘水泵’出了故障。”项美香教授说。
此时,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让心脏短时间内“重启”。医学研究表明,心脏骤停5分钟,存活率下降到50%以下。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医学上有“黄金4分钟”之说。然而,多数心脏停跳都发生在院外,这使得很多人错失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内科专家学者,项美香教授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看到自动体外除颤仪,但对比相关数据,她心情沉重:“国际上,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普及的情况下,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都很低,我国甚至不到1%。所以为了抢夺黄金4分钟,一旦心脏骤停,立刻除颤。但在国内,让自动除颤仪这个神奇的小盒子普惠大众,还需要些时间,但已有患者开始有了这方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