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2018年8月31日,“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挂牌成立,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培训项目”在临床工作中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与实施。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基地,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进行培训推广应用,进而提高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治疗疗效与安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培训项目示范基地挂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中国癌症生存报告显示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颁发原发性肝癌诊疗示范基地证书-叶全富所长与王伟林院长
“2018年6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培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通过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进行宣传和培训,推动医疗机构人员切实按照规范要求,掌握规范化的诊疗手段,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叶全富所长介绍,“项目将于今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0余家规范化诊疗基地,希望通过示范效应,以示范教学、学术研讨、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带动和影响示范基地周围地区的医疗机构肝癌规范化诊疗工作的开展,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能力。”
樊嘉院士、王伟林院长及浙江省肝癌多学科专家合影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培训项目的指导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在会议中提到“肝癌起病隐匿,大多患者确诊时大部分已达中晚期,需要外科、介入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肝癌相关诊疗科室密切合作。2017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提出了中国特色肝癌分期,并高度重视多学科综合治疗。《规范》在临床的逐步落实,将有助于我国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整体提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伟林院长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早在几年前就开展了肝癌的多学科会诊与治疗(MDT),使诊断和治疗个性化,科学化,规则化,提高了疗效。基地将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科室培训和多学科会诊,重点强调在院内规范化肝癌的早期识别和病理诊断,重视微血管侵犯的检出和分级,降低肝癌术后高危患者复发率,通过肝癌多学科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综合运用,延长肝癌患者总体生存。”
近年来,政府采取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加速进口药物上市审批、进口零关税等系列举措,从多环节、多渠道降低肿瘤药物费用,保障肿瘤患者用药。事实上,自国家药品谈判落地以及大病医保政策出台以来,各地都在加快政策落地,为减轻当地患者负担不断努力。2017年8月23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全省统一执行新版国家药品目录,并将包括肝癌一线治疗药物索拉非尼在内的36种国家谈判药品全部纳入我省医保乙类药品管理范围,进一步保障了国家谈判药品的临床使用,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2018年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工作即将开展,期望有更多的“救命药”能够通过谈判进入医保,令中国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让更多中国患者用上好药、用得起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