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登高心畅达,内经智慧心中驻。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凝结着先祖的养生智慧。自先秦萌芽,至汉代定型,这个因《易经》中“九为阳数”而生的节日,传承着登高、赏菊、品糕的习俗。杜牧诗中“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的秋日登高图,至今仍是一剂养生良方:登高舒活筋骨,赏菊悦情疏肝,就连重阳糕也讲究低糖养生,正契合秋季“养收”之道,是“道法自然”的生动实践。
这份智慧,更深刻地融入我们的日常饮食。从扁鹊到孙思邈,历代医家秉承“上医治未病”的思想,凝练出世界最早的“膳食指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并非陈旧教条,而是穿越时空的平衡之道,其核心“食物多样、均衡互补”,竟与当代营养学理念高度契合。
因此,重阳登高,不仅是攀登自然的山峰,更是朝向健康生活的向上一步。其精髓,尽在以下“三个登高”之中:

登高望远,意在开阔视野。心灵的“登高”同样关键——它帮助我们超越日常纷扰,涵养从容心态。
学会“俯瞰”
试着如立足山巅般审视烦恼,拉远视角,许多琐事便显得微不足道。这份豁达,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勤于“通风”
如同山风沁人心脾,我们也需为心灵定期“通风”。通过冥想、静坐或与挚友畅谈,及时清空情绪垃圾。
采撷“秋光”
秋日虽具萧瑟,亦不乏丰收与绚烂。主动发现并收藏生活中的美好,如同采撷最美秋叶,为内心积攒积极能量。

秋冬进补,贵在优质与科学。让餐桌上的每一次选择,都成为滋养身心的基石。
蛋白质“登高”
优先摄入鱼虾、蛋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食物。它们富含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且生物利用率高。特别是豆制品,能有效弥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中可能存在的蛋白质短板。
主食“登高”
用糙米、燕麦、藜麦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其富含的B族维生素、镁、锌等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提升饱腹感,符合“低GI、高营养”的现代饮食理念。
蔬果“登高”
多食南瓜、山药、梨及菠菜等秋季时令蔬果。其富含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体积、结合肠道脂质,并为益生菌供能,是预防秋季便秘、调节代谢的天然利器。
烹饪“登高”
迈向简约健康的烹饪方式。选择蒸、煮、快炒、凉拌,替代油炸与烧烤,以保留热敏营养素(如维生素C、B族),同时减少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既营养又安全。

健康,不止于理念,更在于行动。重阳的“登高”精神,启示我们:养生智慧,贵在将理念转化为日常的实践。
运动“登高”
不必拘于登山。每周累计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匀速慢跑、骑行、太极、跳绳等),是提升心肺功能、改善代谢效率的黄金标准。
作息“登高”
顺应秋日“收”的特性,趋向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是养护精气、稳定内分泌和增强免疫力的最自然有效的方式。
社交“登高”
与亲友相约户外,共度闲暇。此举兼具锻炼身体与情感支持的双重益处,是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九九重阳,不仅是传统佳节,更是健康生活的新起点。让我们从身到心,实践“登高”智慧:于秋光中强健体魄,于静观中澄明心境,于饮食中优选精华,于行动中养成习惯。如此,方能以安康之基,涵养秋冬满满元气;以幸福之源,迎接每一个温暖幸福的明天。
供稿:浙江省营养学会主任医师 胡承康
审稿: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任医师 周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