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酒作为承载中华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谷物酿造酒,品类繁多、风味各异,且具有温中驱寒、活血健脾的养生功效。如今,在消费升级与创新浪潮下,低度数、无糖化的健康产品,易拉罐装、跨界调饮的新潮玩法,让这一传统佳酿打破年龄与场景的边界,在传承中焕发了蓬勃新生。
细分种类风味各不同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谷物酿造酒之一,黄酒不仅承载着数千年的酿酒技艺与文化底蕴,更在漫长发展中沉淀出品类繁多、风味各异的产品体系。
二级品酒师蔡泽林向记者介绍,黄酒色泽金黄澄澈,口感醇厚柔和、甘润适口,自带米香与酒香交融的复合香气。其酿造工艺复杂精细,须历经浸米、蒸煮、糖化、发酵、压榨、陈化等关键工序,每一步都需严格把控温度、时间与配比,方能成就黄酒独有的品质与风味。
记者了解到,黄酒并非单一酒种,而是一类酒的总称,其细分品类极为丰富。我国多地皆有独具地域特色的黄酒产品:如绍兴黄酒呈琥珀色,澄澈透亮,香气馥郁绵长;九江封缸酒产自江西九江,精选糯米、粳米为原料,经多次发酵与陈酿而成,滋味醇厚回甘;代州黄酒源自山西忻州代县,以优质黍米为主料,搭配红枣、白糖为辅料酿造,口感醇厚饱满,香气浓郁持久;山东黄酒则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酿造技艺,整体口感温润绵长。
蔡泽林进一步解释,基于酿造工艺的差异,不同黄酒的含糖量各不相同,据此可细分为四大类:干型黄酒(总糖≤15g/L)的糖分经完全发酵转化,口感甘冽纯粹,元红酒是此类的经典代表;半干型黄酒(15.1—40g/L)保留部分天然糖分,酒体醇厚饱满、余味悠长,加饭酒便是广为人知的品类;半甜型黄酒(40.1—100g/L)采用成品黄酒代水发酵的特殊工艺,糖分含量更高,口感绵甜温润、顺滑爽口,善酿酒堪称其中典范;甜型黄酒(>100g/L)采用淋饭操作法酿造,通过添加高浓度米白酒抑制糖化发酵以保留糖分,口感鲜甜醇厚、香气馥郁,香雪酒是其标志性产品。
传统佳酿中藏健康密码
黄酒中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中医认为,黄酒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功效,适量饮用可以调理身体。
值得一提的是,黄酒是中药领域重要的辅料与药引作用。《本草纲目》便详细记载了69种以黄酒为基底制成的药酒,并明确提出“黄酒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的功效。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黄酒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延缓衰老。
中医主治医师杨梓琪向记者介绍,在中医理论中,黄酒是兼具药用与食疗价值的传统饮品,其性温、味甘,归肝、脾二经,不仅常用于辅助调理气血、驱寒通络,更能作为药引增强其他药材的功效,是传统养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黄酒的功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其一,性温驱寒,黄酒由糯米、小麦等原料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温热之性,使其尤为适合体质虚寒、手脚冰凉者饮用,可帮助驱散体内寒湿,缓解寒湿引发的关节疼痛或胃脘冷痛。在民间,亦有黄酒煮姜片、兑红糖的饮用方式,用于缓解风寒感冒初期的恶寒症状。
其二,活血通络,黄酒中丰富的氨基酸与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对血瘀型痛经、跌打损伤后的局部淤血有辅助改善作用。正如《本草纲目》所记载,黄酒“行药势,通血脉”,常作为药引搭配当归、川芎等活血类药材,以增强药效。
其三,健脾和胃,黄酒入脾经,能温中健脾,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对于因饮食不规律、贪吃冷饮导致的脾胃损伤,其温热之性可通经络、温脾胃,缓解由此引发的食欲下降、乏力、头晕等症状。
杨梓琪提醒消费者,黄酒虽有养生之效,但饮用务必适量,过量摄入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儿童、孕妇以及患有肝病、慢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因身体状况特殊,应避免饮用黄酒,以防引发健康风险。湿热体质、阴虚火旺者(如易口干舌燥、长痘)不宜饮用,以免加重内热。
在创新浪潮中焕发新生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养生意识持续提升,低度数、无添加的黄酒产品愈发受到市场青睐。与此同时,品牌方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在包装形态与饮用方式上不断创新,让黄酒的消费场景得到极大拓展。
在传统消费场景中,吃蟹配黄酒、中秋赏月饮酒是南方地区深入人心的民俗。如今,这些经典场景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升级,成为品质生活的重要点缀。
记者注意到,针对不同人群的细分需求,各品牌纷纷推出健康定制化产品,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及健身人群打造的无糖黄酒,精准调整酒精度与甜度,推出口感清爽的适配型产品,让养生需求与饮酒体验实现平衡。
面对年轻消费群体对便捷化、轻量化饮品的偏好,黄酒行业在产品形态与场景适配性上大胆突破。10月21日,记者在一家超市看到,已经有品牌推出低度易拉罐装黄酒,将酒精度控制在8%—12%,轻便易携的包装,完美适配露营、野餐、便利店即饮等多元场景。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尝试低度黄酒与果汁、气泡水的DIY调饮玩法。
除了产品与渠道创新,黄酒在跨界融合中还玩出了新花样:黄酒棒冰、黄酒奶茶、黄酒咖啡、黄酒酸奶,还有以女儿红调制的特色鸡尾酒……这些充满创意的跨界产品打破了黄酒的传统认知边界,让这一古老酒种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焕发全新活力。
相关链接
黄酒名品品鉴
绍兴加饭酒(花雕酒):绍兴加饭酒以独特工艺得名,其在酿造时原料配比中增加了10%以上的优质米饭,使得酒液风味愈发醇厚饱满,酒色澄黄透亮,酒精度达16至17度以上,入口甘醇协调。极具特色的坛装加饭酒被称为花雕,酒坛上绘有精美彩色图案,不仅是饮酒器具,更兼具观赏与收藏价值,且适宜长期储存,陈放越久香气越浓郁。
福建沉缸酒:福建沉缸酒是福建省标志性名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搭配药曲与红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独特的三次沉浮发酵工艺让酒醅最终沉于缸底,赋予了酒品独特味道。酒精度14.5度,含糖量27%,总酸度控制在0.4%以下,虽含糖量高却无甜酒的黏稠感,甜、酒、酸、苦四味和谐交融、余味绵长。
绍兴元红酒(状元红):元红酒又称状元红,是绍兴黄酒中流传最广、产量最高、销量最大的品类,因历史上酒坛外表涂饰朱红色而得名。作为典型的干型黄酒,其总糖含量小于15g/L,发酵充分、酒质纯粹。酒液呈橙红色、澄澈透明,口感甘冽清爽,自带绍兴黄酒特有的脂香,酒精度达15度以上,需经过1至3年陈化后方才上市。
绍兴善酿酒:善酿酒是绍兴传统名酒中的半甜型代表,酿造工艺极具巧思,采用精白糯米、优良小麦为原料,以已陈化1到3年的陈元红酒代替水进行酿制,属于独特的双套酒工艺。新酿之酒需再经1到3年陈酿,方能成就醇厚口感。酒精度在13至15度之间,含糖量约6%,酸度低于0.55%,酒体丰厚、芳馥异常,酒度适中、口感绵甜。
绍兴香雪酒:香雪酒是绍兴黄酒中甜型酒的典范,酿造时以加饭酒拌入少量麦曲,原料落缸发酵至一定程度后,加入50度糟烧白酒抑制酵母发酵,既提高了酒精含量又保留了充足糖分,总糖含量超过100g/L。酒液淡黄清亮,酒精度约15度,含糖量约20%,香浓味纯、甘甜鲜美,可与其他饮料兑饮,被称为“中国的鸡尾酒”,风味别具一格。
即墨老酒:产自山东即墨的即墨老酒拥有近百年的酿造历史,是北方黄酒的代表之作。其选用优质糯、黍米为原料,搭配陈放一年的小麦曲发酵酿制,酒色呈黑褐色、澄澈透明,酒质浓厚,酒精度12.5度,含糖量约8%,总酸度低于0.5%,口感清香带甜,略带爽口苦味。
福建老酒:福建老酒以上等糯米为原料,选用由60余味中药材制成的白露曲,搭配古田红曲,采用传统分坛发酵法,历经冬酿春熟100余天的漫长发酵,再经抽清、榨取、澄清、杀菌等多道工序,陈酿多年后方可上市。作为半甜型黄酒,其酒精度在15至17度间,含糖量4.5%—7.0%,酒色黄褐色、透明澄澈,口味醇芳、甜度适口。
竹叶青(江南黄酒版):此竹叶青并非杏花村白酒类产品,而是江南黄酒中的独特品类。以绍兴元红酒为基底,加入用高度糟烧浸取的当年新采嫩竹叶色素配制而成,酒色呈浅绿、清澈透亮,酒精度15度。酒体自带竹叶固有的清新香气,口感清香适口、无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