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养生>
这三种豆子一起煮,湿气跑了脾胃好了,“三伏天”也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发布时间:2025-07-22 09:50:02 星期二   健康杭州

夏日炎炎,注意避暑

随着蝉鸣渐盛,一年中“阳气最盛、湿气最重”的三伏天也如期而至。7月20日,我们正式踏入“头伏”。今年的三伏共计30天,初伏为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为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为8月9日至8月18日。

中医养生讲究“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候,常被人们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但从养生角度看,三伏天也是调理身体、积蓄健康能量的好时机。

三伏天的“自救神器”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酷暑的时期,自然界阳气最旺,而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最高。中医认为,阳气最盛的时节要防暑邪,暑邪多夹湿,易伤津耗气。

这时候,有的人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困扰;有的人会跌入“苦夏”漩涡,往日馋嘴的美食变得寡淡无味;还有人被湿邪侵袭,身体挥之不去的黏腻感。

很多人都在犯嘀咕:喝点什么既能赶走暑气、祛除湿气,又不会因为太过寒凉而伤了身体呢?别着急!今天的食疗方小编为大家带来“解暑神器”——三豆汤,让你在三伏天里喝出清爽,喝走湿热!

三豆汤传说出自扁鹊之手,宋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载三豆汤由乌豆、赤小豆、绿豆各等分组成,不仅能有效解暑,还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让人心情舒畅、食欲增加,非常适合在三伏天饮用。

黑豆补肾、赤小豆清热、绿豆解毒

三豆搭配,事半功倍

民间有句谚语: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豆类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植物性蛋白,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对减少脂肪积累、增强免疫力、降低慢性病风险有显著作用‌。

黑豆有补肾益精清热之功

黑豆,形状似肾,色黑属水又通肾,故也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黑豆归脾、肾经,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利水消肿、活血宣风、润肤美容等功用。

赤小豆有清热利尿消肿疗效

《本草纲目》载:“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补中益气。

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之效

绿豆被誉为“清热解毒”的宝藏食材。中医学认为,绿豆性寒,味甘,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健胃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

三豆汤食疗方

三豆汤

材料: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黑豆30克,适量冰糖。

做法:三种豆子用清水洗净,浸泡约1小时;锅中倒入1升水,煮开后加入浸泡好的豆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到豆子开花;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煮5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

➤老人、小孩或者是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加红糖代替冰糖,以减少寒凉性。

➤三豆汤最好当天煮当天喝,不要隔夜,一周喝2-3次即可。

➤ 喝三豆汤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喝冷饮,这样会加重体内湿气,得不偿失。

➤可在三豆汤中加两三颗乌梅,乌梅有补充津液的作用,很适合三伏天出汗多,津液消耗多时饮用。

供稿:杭州市中医院

本期指导专家: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叶蔚

来源:健康杭州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