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职业病已成为悬在无数“打工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的颈椎僵直、鼠标手引发的腕部疼痛、久坐引发的腰椎间盘突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身体警报,正悄然侵蚀着职场人的健康与工作效率。
曾经医院里略显“小众”的康复科,凭借其科学的治疗理念与多元化治疗手段,如今却成为众多白领竞相追捧的热门科室。
走进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前来就诊的人群中,年轻白领占据了相当大比例,他们并非因伤病前来,而是像在健身房预约私教课程一样,排队挂号只为在康复科接受专业的训练指导。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70%的职场人正遭受至少一种与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困扰。在中国,颈椎病、腰椎病、腱鞘炎等已跃居职场高发疾病榜单前列。以互联网行业为例,程序员因长期敲击键盘导致的“腕管综合征”发病率高达35%,而设计师、编辑等职业因久坐引发的腰椎间盘突出年轻化趋势显著,25—35岁患者占比超40%。
这些“隐形工伤”不仅带来持续的疼痛与行动受限,更催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形成“身体受损—效率下降—心理压力—健康恶化”的恶性循环。
长时间伏案工作,再加上工作之余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得白领们成为颈椎病的高发人群。长时间低头,颈椎前屈角度增大,颈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急剧上升。
正常情况下,颈椎生理曲度是向前凸的,而长期不良姿势会导致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颈部肌肉为了维持头部稳定,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久而久之,便出现颈部疼痛、僵硬,严重时还会伴有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
对于大部分白领而言,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桌前久坐不动。腰椎长时间承受上半身的重量,腰椎间盘的髓核在压力作用下容易向后外侧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
初期可能只是腰部隐隐作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沿着臀部、大腿后侧向下放射,影响正常的行走和坐立,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
一些需要频繁使用手部和肩部的工作,如打字、操作鼠标等,使得白领们的上肢肌肉长期处于紧张、重复运动的状态。肌肉纤维不断受到牵拉,容易引发微小损伤,进而导致肌肉劳损。
常见症状包括肩部、手臂酸痛,肌肉僵硬,活动时还可能出现弹响。
01、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如做“颈部米字操”“手腕拉伸”等。
02、使用升降桌,实现坐站交替,显示器高度与视线平齐。
03、配备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鼠标,减少手腕压力。
当出现肩颈僵硬、手指麻木等早期信号时,可通过热敷、筋膜球放松、弹力带抗阻训练等居家康复手段缓解,避免病情加重。
对于已形成器质性病变的情况,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通过悬吊训练(SET)增强核心肌群,配合麦肯基疗法纠正脊柱序列。
许多人往往在疼痛难忍时才选择就医,此时疾病已进入中后期,治疗周期长且易复发。
“主动健康”理念强调个体在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过程中的主动性。与传统医疗模式不同,它不仅仅是在患病后进行治疗,更注重在疾病发生前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运动干预等手段预防疾病,以及在患病后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恢复身体功能。
在康复科,“主动健康”理念贯穿始终。医生不仅会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还会教导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合理运动,让患者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例如,教导久坐的白领定时起身活动,进行简单的拉伸动作;鼓励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进行眼部放松训练等。这种理念下的康复治疗,旨在帮助患者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
康复科的价值不仅在于治愈身体的伤痛,更在于赋予职场人掌控健康的主动权。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对抗内卷、实现职业长跑的终极资本。
供稿:温州市卫生健康委、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姜霞
审稿: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