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看完4D电影眩晕、恶心、呕吐……医生揪出罪魁祸首是耳石症
发布时间:2025-02-25 10:50:21 星期二   每日商报

最近,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6天破百亿票房的惊人成绩,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纪录,还登顶了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观众们一边为“吒儿”的逆天改命热血沸腾,一边在社交平台晒出N刷票根。

然而,随着观影热潮而来的,还有一批观众“躺枪”——有人看完4D版后头晕目眩,甚至呕吐不止,被医生诊断为“耳石症”。

看个电影还能把“耳石”看掉了?

浙江省中山医院耳鼻喉科王铁锋主任说,观看4D版本电影时,观众可以感受到座椅随着剧情的推进而震动,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哪吒与他人的激战中。这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一些家长认为这种特效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地观看电影。

然而在另一方面,这种逼真的特效也给部分观众带来了不适,如眩晕、恶心等。王主任解释,这是因为4D影院的座椅会根据电影情节的剧烈改变进行运动,如上下晃动、左右摇摆、前后推拉等,这些运动会让人体产生眩晕感,特别是那些容易晕船或对平衡感较为敏感的人,尤其是曾经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人,感受会更加强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叫耳石症,是一种因耳石移位至半规管中导致的外周前庭系统的力学问题,它是周围前庭疾病中引起反复发作性眩晕的最常见病因。王铁锋指出,人的内耳里有一群比芝麻还小的“耳石”,平时乖乖粘在耳石膜上,负责感知头部运动、维持平衡。但有时候,这些“小石头”会像哪吒的魔丸一样突然“脱缰”,掉进半规管里乱窜。一旦头部位置变化,如低头、翻身,它们就会疯狂“闹海”,让大脑误以为你在360°旋转,于是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的“晕船感”就来了。

4D电影成为耳石症“重灾区”?

4D影院的动感座椅、喷水吹风、震动特效,确实让人身临其境,但对内耳平衡系统来说,简直是“地狱级”挑战。

王铁锋解释,座椅突然倾斜、颠簸,让耳石更容易“离家出走”;其次,银幕上的高速打斗画面与身体晃动不同步,灯光、声音、气味等特效齐上阵,都更容易加剧感官的负荷,让眩晕感加倍。

如何预防“观影版耳石症”?王铁锋介绍,首先在选厅上要谨慎,耳石症高危人群(如中老年、颈椎病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普通2D/3D厅。若想体验4D,尽量选靠后、震动幅度较小的座位,避免“前排沉浸式晕船”。观影姿势上,要避免全程紧贴椅背,可间歇性放松颈部,减少头部剧烈晃动。症状来了别硬撑,若出现短暂眩晕(通常不超过1分钟),可闭眼静坐;若呕吐不止,及时离场。

王铁锋提醒,若观影结束后,眩晕仍无法自行缓解,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几个特定的头部摆动动作,把乱窜的耳石“倒”回原位。要注意的是,复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睡觉时垫高头部,防止耳石再次“叛逆”。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蓉蓉 通讯员 陈瀛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