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商报讯 (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宋黎胜 徐成安) 到了年底,酒桌上的应酬是很多“打工人”躲不掉的日常。为能轻松应对酒局,33岁的季先生(化名)购买了“护肝片”,每天吃一片,有备无患。
可最近,他总感觉自己有气无力,还出现“三黄”(肤黄、眼黄、尿黄)的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据悉,近日“天猫健康”发布《2023健康年度词》报告显示,护肝片正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日常保健选择,“90后”买走了45%的护肝片。
但医学专家则提醒,盲目服用护肝药物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前几天,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就接诊了一位服用“护肝片”后造成肝损伤的患者。
肝损伤居然是“护肝片”引起
季先生刚入住感染病科时,皮肤黄、眼睛黄(巩膜黄染)、尿液黄,人没力气,转氨酶和胆酶都高于正常值五六倍。令人奇怪的是,检查后他没有甲戊肝, 也没有乙肝、丙肝,病毒性肝炎被排除,也没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证据。
“但肝功能不好不会无缘无故。”接诊的医生反复询问得知,由于从事销售工作,年底免不了应酬,在年末冲业绩和年初挣“开门红”的时候,更是免不了觥筹交错。为了身体健康,她听从朋友的建议,买了一种护肝的片剂,近两个月来,季先生遵照说明,每天服用这款“护肝神药”。
“以前收治类似的病例不少,患者在市面上购买的这种保健品成分不明确,服用时间长加之剂量过于大,就超出了肝脏正常的负荷。”该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等医生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季先生药物性肝损伤大概率是其所服的“护肝”保健品引起。
经过护肝利胆等治疗1周后,季先生肝功能明显好转,眼睛、皮肤及尿液也逐渐不黄了,目前已顺利出院。
服用保健品要慎重,年底应酬更要量力而行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毒和代谢器官,相当于一个‘净化器’,我们服用的药物,包括保健品,进入人体后,都需通过肝脏代谢和解毒。服用的药物剂量超过肝脏的代谢负荷就会造成肝脏损伤,即药物性肝损伤。”潘红英认为,假如你是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年轻人,就没必要服用包括护肝类保健品。
一般来说,所谓“护肝片”分为保健品和处方药物。保健品类护肝片,事实上很多也添加了中西药成分,成分复杂,是药三分毒;药物类护肝片,往往针对特定的适应证,如转氨酶升高、肝细胞破坏、胆红素升高等,一定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
“因为药物性肝损伤可发生在用药超量时,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的情况下。”潘红英表示,“近年来,随着中西药物以及保健品的滥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病例逐年增加。短期内如有服药物(包括保健品)史,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乏力等症状,特别是出现尿黄、眼黄、皮肤黄染等表现时,要高度警惕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及时上医院就诊。”
医生提醒,马上要过年了,送保健品的不在少数,但在使用前一定要查看产品的说明书,分清自己是否是该产品标识的适宜人群;其次,要一一查询保健品标识与批准文号。当然,服用保健品及滋补品前,最好咨询一下专业医生,并应严格遵循医嘱。
与此同时,医生也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服了“护肝片”就可以随心所欲推杯换盏,熬夜狂欢,为身体健康着想,应酬还是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