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肚子上的“小鼓包” 险些送走九旬老人
发布时间:2023-05-23 07:05:00 星期二   每日商报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杭州市中医院普外科诊室,一名中年妇女用轮椅推着一位脸色煞白的老人,焦急地呼喊。

轮椅上的患者陈奶奶今年已是90岁高龄了,前两天老人感觉自己右下腹部有阵痛感,但是一直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所以没有特别在意,然而早上开始腹痛加剧,且一直没有排气排便,家里人不敢怠慢,急忙将老人家送往急诊,不料到了医院,陈奶奶的病情就迅速恶化……

一小段肠壁卡在了疝环口上

九旬老人命悬一线

“大夫,我妈不会是阑尾炎发作了吧?”,刚到急诊室的陈奶奶捂着腹部,拿着呕吐袋呕吐不止。

接诊的急诊科金海敏医生看着陈奶奶满脸的汗,意识到情况不对,如此剧烈的急性症状,考虑为乙状结肠扭转或更严重的肠穿孔。

高龄老人本身就是肠扭转高发人群,金海敏再次为患者做全面查体,在检查患者腹部时却发现陈奶奶的疼痛并非在传统的左下腹,其实是更靠近腹股沟的位置,再次仔细判读了患者的CT报告,高度怀疑患者有股疝嵌顿可能,必须马上手术!

在紧急准备后,陈奶奶被推进手术室,在先行腹腔镜探查时果然在腹股沟韧带下发现患者的一小段肠壁死死地卡在了疝环口。金海敏采取经前入路的腹膜前修补术,充分模拟TEP(完全腹膜外腔镜修补技术)的特点,快速完成了完整的肌耻骨孔游离和修补,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手术,患者转危为安。

再看那段肠管,已经出现坏死发黑,离穿孔就差一步,医生表示,幸好及时发现,不然老太太恐怕撑不过去。

老来得疝危害大

莫把“小鼓包”不当回事

疝气俗称“小肠串气”,指人体中的某些组织或器官通过间隙、缺损、薄弱处进入另一部位,离开了原来的部位,多发于儿童和老人,我国老年疝气患者中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10%,70岁以上更是超过40%。

引起疝气的原因主要是腹部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而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腹股沟区又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多有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气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对女性来说,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且女性骨盆较宽阔,联合肌腱及陷窝韧带常发育不全或变薄,导致股环宽大松弛,在腹内压增高下使下坠的腹腔内脏经股环进入股管自卵圆窝突出,故患疝气的女性患者中多见股疝。

普外科专家提醒,由于腹股沟疝的特殊发病部位,很多患者“有苦难言”导致延误诊治。很多老人的腹股沟疝拖到最后会发生嵌顿或者绞窄,导致急性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且高龄患者相比年轻人手术风险也更高,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现疝气就要及时就医,尽早治疗。平时有慢性咳嗽、老慢支、便秘、前列腺增生和小便困难的人群,以及多次生育的妇女都是疝气高危人群,要加强警惕预防。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徐尤佳    编辑:邹卓琪

 

引起疝气的原因主要是腹部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而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腹股沟区又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很多老人的腹股沟疝拖到最后会发生嵌顿或者绞窄,导致急性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且高龄患者相比年轻人手术风险也更高,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现疝气就要及时就医,尽早治疗。高龄老人本身就是肠扭转高发人群,金海敏再次为患者做全面查体,在检查患者腹部时却发现陈奶奶的疼痛并非在传统的左下腹,其实是更靠近腹股沟的位置,再次仔细判读了患者的CT报告,高度怀疑患者有股疝嵌顿可能,必须马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