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只不过两天没有好好吃药,没想到又进了医院!”手术后,终于清醒过来的吴大伯(化名)回想起近一个月的发病经过,仍心有余悸。
今年2月,他来到浙江医院看脑动脉瘤,整个治疗过程很顺利,但因为出院后没有规律用药,吴大伯又被送进了医院。而这一次的脑血管病情要比上一次凶险复杂得多。
两天没有好好吃药
六旬大伯“二进宫”
吴大伯今年65岁,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半年前,他发觉自己经常头晕,走起路来也磕磕绊绊,甚至有次重重摔了一跤。家人一看不对劲,赶紧陪他去当地医院检查,经诊断考虑是脑血管病。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吴大伯转诊至浙江医院脑科中心。
进一步检查后,吴大伯确诊为颅内动脉狭窄,同时存在颅内动脉瘤。所幸经过积极血管介入治疗,他恢复得很不错,并顺利出院。医生叮嘱,回家务必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引发脑中风。但是,好好吃药还不到半个月,“心大”的吴大伯便“好了伤疤忘了疼”,时不时忘记服药。
药一停果真停出问题,仅仅两天,他的身体迅速有了反应,肢体无力,手脚变得不听使唤。家人见状又把他送进了医院。当地医院检查头颅 CT后考虑存在脑梗死,立即采取了溶栓治疗,可是病情出现了新的变化,肢体活动障碍越发严重了。于是,吴大伯再次前往浙江医院就医。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
这类中风有点“复杂”
“来院时,这名患者意识已经有点模糊。经过系统检查发现,他不仅是脑梗那么简单,还有脑出血症状。我们通常将这种情况称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属于比较复杂的脑卒中状况。”浙江医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陈钟樑副主任医师指出,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是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脑血管破裂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
他解释,急性脑梗死后出血(出血转化)是急性脑梗死自然病程的一部分,也是静脉溶栓等再灌注疗法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后,远端血管由于缺血发生结构的破坏,当阻塞血管血流再通时,远端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另一方面,治疗脑梗塞的药物功效主要是溶栓或抗凝,当脑梗塞溶栓成功后,在重建脑血流、改善脑功能的同时,也存在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增加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
吴大伯的脑梗死范围较大,又伴有出血,已意识不清,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从而挽救生命。通过手术治疗,他的病情明显好转,目前已恢复清醒,后续需进一步康复治疗。
陈钟樑介绍,脑卒中也就是大众口中的脑中风,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死和致残的主要重症之一,其终生风险达39.3%。它好发于老年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复杂,血管疾病、高血压、药物影响、年龄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都是可能是致病原因。以往,针对脑卒中以保守治疗为主。近十年,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样、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陈钟樑指出,比如像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手术等微创手术技术,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有明显成效。
防治脑卒中
生活中做好这几点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高危”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因此早诊、早治、早预防尤为关键。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牢记“BE 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预防脑卒中,日常生活中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要做好血压管理,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降压药;二要控制体重,控制腰围至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三是合理膳食,建议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多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四是忌烟限酒,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增加血管疾病风险;五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适当运动,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