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反复肺炎接连三次住院 真凶竟在脑子里……
发布时间:2023-03-01 07:10:00 星期三   都市快报

扁桃体是咽部的器官,很多人可能有过扁桃体发炎的经历。但是你知道吗?脑子里也有个“扁桃体”。60岁的林女士,就是因为脑子里的“扁桃体”出了问题,险些酿成大祸。

反复肺部感染接连三次住院 辗转多个科室病因成谜

2年前,林女士出现喉咙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本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持续了大半个月。她到医院做了胸部CT检查,结果发现两肺多发渗出,还有少量胸腔积液。当时诊断为肺部感染,住进了呼吸内科病房。

经过一周的对症治疗,林女士症状好转出院了。可好景不长,半个月后,她的咳嗽咳痰症状又加重了,还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于是只能“二进宫”再次住院。

和上次经历差不多,对症治疗几天后,林女士的症状有所好转出了院,但出院后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而且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两个月后,她已经无法吞咽食物,家人只能再次带她住进医院。

第三次住进呼吸内科病房,此时林女士的身体状况已经很虚弱,无法进食,只能通过留置胃管,给与肠内营养支持。

接诊的医生也觉得很困惑,林女士每次都是以肺部感染为首诊表现,并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发生。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最后无法经口进食,需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究竟是何原因?

医生火眼金睛找到症结所在

出院入院折腾了好几次,后来丈夫又陪着林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始终没有找到病因。直到他们误打误撞来到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接诊的应广宇副主任医师从林女士曲折的就医经历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我记得那天门诊时,林女士坐在轮椅上,由丈夫推着进来。林女士插着鼻饲管,整个人无精打采。她好像对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全程一言不发。都是她丈夫拿着之前的检查资料,详细地介绍病史。”

应广宇说,考虑到林女士有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问题,怀疑会不会和颈部的神经相关,于是建议她做一个颈椎部位的影像检查。

检查结果证实了应广宇的猜测,颈椎磁共振检查提示:小脑扁桃体下疝。颈椎CT平扫提示:B型颅底凹陷。

应广宇介绍,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是人脑的组织之一,位于颅底位置(小脑半球下方、枕骨大孔上方),是一对明显的隆起组织。随着生长发育,小脑扁桃体会随之退化变小,但有一部分人小脑扁桃体的体积比较大,就可能将其挤压入枕骨大孔外,形成“小脑扁桃体疝”。

此外,林女士还有先天性的颅底凹陷,导致后颅窝狭小,两者因素叠加,使得该处的延髓和后组颅神经受压,导致后组颅神经及其核团受损,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部感觉及咽反射减退或消失等,进而诱发吸入性肺炎。

神经外科手术解除压迫

她再次尝到了老公做的饭菜

至此,林女士的病因终于明确诊断。通过评估,她的情况可以通过手术来缓解后组颅神经和延髓压迫。

应广宇介绍,为李女士进行后路环枕减压术及小脑双侧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后,她的吞咽功能很快有了好转。

“术后9个月,她在先生的陪同下回来复诊,原本咳嗽咳痰、饮水呛咳等症状都消失了,整个人精神气色都恢复得很好,也可以正常吃东西了。”

之前因为吞咽困难,林女士一日三餐都是靠鼻饲管维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尝过饭菜的味道了。她说, “以前我们家饭菜都是我老公做的,我也没觉得有多好吃。现在我再吃他做的饭菜,怎么觉得味道那么好!”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方序 章晓玥 视频 周文锐    编辑:邹卓琪

 

可好景不长,半个月后,她的咳嗽咳痰症状又加重了,还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于是只能“二进宫”再次住院。检查结果证实了应广宇的猜测,颈椎磁共振检查提示:小脑扁桃体下疝。和上次经历差不多,对症治疗几天后,林女士的症状有所好转出了院,但出院后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而且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