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最近这家医院一连来了7位“胃石”患者 “元凶”竟是山楂
发布时间:2022-12-21 15:07:26 星期三   每日商报

最近,57岁的王女士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时面色惨白,痛得直不起腰。问诊后得知,前一晚她吃了20来颗山楂。“山楂酸酸甜甜,我不知不觉就吃了那么多。再说,大家都说山楂是助消化的,吃多了也没事。”

医生随即便安排了胃镜检查,发现她的胃内不仅有多发溃疡,还在短短2天内形成了巨大胃石,占据1/2胃体。幸运的是,王女士胃石形成时间较短,且该院内镜中心正好有一个针对“胃石”的武器——胃石碎石器。相较于圈套切割等方法碎石,胃石碎石器更为安全高效。王女士很快完成了治疗,并且遵照医嘱继续饮用可乐,3天后再次来内镜中心复查,胃石已消失无踪了。

王女士很疑惑:“我知道柿子不能多吃,但山楂怎么可能也会闯祸呢?”事实上像这样的患者,近半个月省立同德医院内镜中心接诊了7位。

医院内镜中心费保莹主任介绍,秋冬季节正是植物性结石的高发季。在山楂、柿子、软枣等食物中,含有一种称为鞣质的物质,鞣质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树胶、果胶能与食物残渣胶合在一起形成团状凝块,也就是胃结石。形成后,小的胃石一般不产生什么症状,会随着胃肠蠕动,经粪便排出体外。大一些的胃石存在胃内,会磨损胃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引起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等,遇到此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目前,针对胃石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药物治疗是使用碳酸氢钠和抑酸剂,让胃内变为中性或弱碱性,使胃石松软、破裂,达到治疗效果;但大量服用会产生消化不良症状、碱中毒等。对于时间较长的胃石,治疗效果差。

内镜治疗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在内镜下用碎石器反复切割胃石包膜和结块,或用活检钳咬割、钳切、捣击、穿刺破坏胃石包膜或外壳,并反复用水冲洗干净,让其自然排出。如果胃结石较大、坚硬难溶,经内科治疗、内镜下碎石等治疗未能奏效,或并发较严重胃溃疡、出血、穿孔或梗阻者,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为宜。

现在,是柿子、山楂等水果的大量上市季节,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空腹、饮酒、饮茶后吃这类水果;平时有烧心、反酸等胃酸分泌过多的人,以及动力差、胃排空延迟的老年人及小儿,尽量不食用这类水果;另外,在吃高蛋白食物,如海鲜、禽畜肉及奶制品等食物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开这些水果为宜。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应晓燕    编辑:邹卓琪

 

幸运的是,王女士胃石形成时间较短,且该院内镜中心正好有一个针对“胃石”的武器——胃石碎石器。在山楂、柿子、软枣等食物中,含有一种称为鞣质的物质,鞣质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王女士很疑惑:“我知道柿子不能多吃,但山楂怎么可能也会闯祸呢。